汉中是哪里(听老人说:汉中原叫汉钟,谁知道这个

民俗文化 2022-08-08 06:37www.17kangjie.cn民俗文化

汉中是陕西南部的一座地级市,处于巴山和秦岭之间的平原地带。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在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关于汉中地名的由来,还和一则流传于当地的传说有关。相传上古时期,生活在汉中盆地的先民们,过着刀耕火种、渔猎采集的生活。这里丰富的物产使得他们的生活非常安逸。

然而有一天,突然由地底钻出一只小黑龙,并且从小黑龙钻出的洞中还不停地冒出黑水,黑水迅速淹没了人们的屋舍和田地。人们见状也是纷纷向地势高的地方逃命。

小黑龙盘踞天空向地上逃命的人们喊道:“我是东海的一条神龙,下面冒水的洞口连接东海,你们要想活命,就必须为我建庙塑神,香火不断。否则我会将这里变为一片汪洋。”

眼看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生息的地方被水淹没,人们迫于无奈答应了小黑龙的要求,为它建庙塑身,日日供奉,香火不断。感到满意的小黑龙于是施法堵上了冒水的洞口。

小黑龙的贪欲越来越大,平时的供奉已经无法满足它的需求,于是它提出每日要食一头猪和一只羊,人们只能满足它的需求。后来变本加厉的小黑龙竟然提出每天要食童男童女各一名。

这种过分的要求让人们犯了愁,迫于小黑龙的淫威,有些人打算屈从,而此时有四位血气方刚的年轻壮汉挺身而出,他们认为小黑龙的欲壑难填,这样下去早晚都得死,还不如与小黑龙大干一场。

他们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人们分头行动,伐木为茷,化犁为剑,在四个壮汉的带领下围攻庙宇中的小黑龙。恼羞成怒的小黑龙腾空而起,在空中张牙舞爪地扑向带头的四位壮汉。而此时冲在人群最前面的四位壮汉,手执鱼叉勇猛地和小黑龙缠斗。

经过一番激烈的苦战,小黑龙被杀死,四位壮汉也身负重伤。祸害被除之后,人们通力铸造了一口千斤大铜钟,扣在了冒水的洞口上。千斤重的铜钟深深地陷入了洞口周围的淤泥之中,严丝合缝。

为了纪念带领大家杀死小黑龙的四位壮汉,人们在原来的龙王庙里为四位英雄塑造金身,虔诚膜拜。而金身的下面就是那口封着冒水洞口的大铜钟。人们把这口深深陷入地下的铜钟称为“陷钟”,因汉中的方言把“陷”读作“汉”,久而久之,“陷钟”也就变成了“汉钟”。

时过境迁,当年的龙王庙已经变成了池塘岸边的草塘寺。由于当年陷钟下面的洞口连接东海,所以每当清晨,这里四周就会腾起缥缈的水蒸气,像烟雾一样缭绕,和周围住家的炊烟袅袅相互挥应,轻佛的微风,将炊烟与簿雾吹散于竹柳枝头,殿阁屋顶,花草丛里,绿水池上。远望草塘景物,如在轻烟薄雾之中。这便是汉中八景之一的“草塘烟雾”。

当然,“汉钟”地名由来仅仅是当地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传说故事。历史上真正的“汉中”地名出现于西周中期。《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中就有记载:“周昭王亲将征荆……王及蔡公殒于汉中。”

夏商时期,汉中始于褒国范围。到了西周,汉中之地又分属梁州和雍州,境内的褒国,西周称其为“南国领袖”,也称周南。

汉中,通俗地说就是汉水中游的意思。其实最早的汉中并不是今天的汉中。西周到战国时期,汉中指的是汉水中游的郧阳一带,而汉中盆地则是褒国和南郑县的范围。当年犬戎侵入关中,灭了关中东部的郑国,郑国的一部分民众难逃到汉中盆地,因怀念故国,便把栖息地称为南郑。

庸国灭了褒国并占领了南郑之地,之后楚国联合巴国和秦国灭了庸国,分割了庸国的土地,楚国在得到领土内设置了汉中郡、上庸县、武陵县、长利县。而秦国在得到的汉中盆地设置了南郑县,为了加强南郑的军事力量,秦国还在南郑修筑了南郑城,其址就在今天的汉中市,历史上这里一直称为南郑,后来才迁移到今天的周家坪。

在之后的百余年间,南郑之地一直是秦国和蜀国的争夺对象。直到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灭了蜀国,褒汉之地尽数归秦。秦国取得了楚国的六百里地,设置了汉中郡。汉中郡的治所设置在南郑县(今汉中汉台区境内),这也是秦初三十六郡之一。原本属于汉水中游郧阳地区的名称“汉中”,也随之变更到了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天的汉中。

西楚霸王项羽灭秦以后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了汉王,都城就在南郑(今汉中汉台区)。西汉时期,汉中郡的治所从南郑迁到了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东汉时期又迁回了南郑。

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时,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曹操征服张鲁后又改回原名。三国时期,魏国灭了蜀汉之后,把蜀汉之地分为益州和梁州,汉中之地属于梁州,治所设在南郑,下辖八郡。

隋初,汉中之地设置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到了唐初,在汉中设置了梁州总管府,后又改为都督府。府下又设置了梁州、兴州、洋州(今洋县)和集州。废府设道以后,汉中之地属于山南道。山南道被分为东、西两道之后,汉中之地属于山南西道,治所设在南郑(今汉中)。

唐德宗为了躲避战乱,逃往蜀地,途径梁州时,改梁州为兴元府,山南西道和兴元府的治所都设置在南郑。而兴元是唐德宗当时的年号,用帝王年号命名府名开了中国历史之先河,当时兴元府地位等同于同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

两宋时期,尽管辖地时有变化,但是兴元府的地名一直被沿用。到了元代,中国的开始设立行省,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就是最初的行省之一。后来分为陕西行省和四川行省,为了加强对四川的控制,防止历史上蜀地多次割据的历史再次重演,在汉中设立了兴元路,由陕西行省管辖。

明代改路为府,兴元路改为汉中府。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民国时期,废除陕安道,设立汉中道,管辖25个县,治所设于南郑。之后汉中道被废除而设立了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设置在南郑。

民国汉中城图

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军政机关南逃汉中,汉中地区分设了东、西两专员公署,东署驻城固,辖东6县,西署驻沔县,辖西6县,直到解放。

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中央政府在汉中设立了立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

1950年3月3日,陕南行政公署由湖北郧县迁驻南郑市,辖商洛、两郧、安康、汉中4个分区,直辖南郑市。

1951年2月,陕南行政公署被撤销,同时设立了陕西省政府南郑区专员公署,行政区为南郑专区,辖南郑市及南郑、褒城、凤县等12市、县。

1953年,南郑市改由省直辖;南郑专区改称汉中专区,南郑市更名为汉中市,归汉中专区辖。汉中专员公署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58年,汉中地区的区划调整比较大,先后撤销了南郑县,并入汉中市;撤销佛坪县,辖区北部(秦岭主脊以北)划入周至县;中、南部并入洋县;东部并入石泉县;撤销褒城县,辖区并入沔县和汉中市;撤销留坝县,辖区北部并入凤县,柴关岭以南的江口、留坝两公社划归汉中市。此时汉中专区辖汉中市及城固、洋县、西乡、镇巴、宁强、凤县、沔县、略阳县。

1960年,凤县划入宝鸡专区;1961年,恢复南郑县(驻地迁于周家坪)、留坝县、佛坪县。但是佛坪县原秦岭以北地区仍归周至县。

1964年,撤销汉中市,改设为汉中县,沔县改名为勉县。1969年,汉中专区改为汉中地区,辖区未变。

1980年,汉中县恢复为县级汉中市。1995年,汉中地区辖汉中市及南郑、城固、洋县、佛坪、西乡、镇巴、勉县、宁强、略阳、留坝。

1996年2月21日,撤销汉中地区及县级汉中市,设立地级汉中市。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2017年8月28日,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

汉中是汉民族的根,是汉族人的老家。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汉族、汉人、汉礼、汉字、汉语、汉服、汉文化、汉学等一系列概念,都和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有关,而汉朝之名,就源自汉中。“汉”代表的是华夏民族的辉煌和光荣。能输出自己的文化,并影响世界,这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真正实力的体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