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民俗文化 2023-06-06 15:40www.17kangjie.cn民俗文化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篇1 
一、查——叩开预习之门的第一步
  查阅资料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二年级教材中安排学生使用字典也就是这个道理。预习中更是少不了“查”,不但要用到字典,课外书、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查朗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不懂意思的新词;二查课文的背景、作者简介、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三查课文导读中的重点问题、课后的作业题;四查跟课文有关的文章,以“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不仅对新课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往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预习《毛主席在花山》时,可先让孩子们查一查《七律•长征》,增加对毛主席的认识;再查一查毛主席生活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性格品质等。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们迅速地爱上这篇课文。教师教学时,就从《七律•长征》入手,引出本文的中心人物——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毛泽东;继而找出文中写毛主席在花山做了几件事,使学生对毛主席的思想性格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深入理解课文就水到渠成了。再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非常长,预习时可以着重查看抗日战争时小英雄的故事:聪明幽默的小兵张嘎、把情报藏在钓鱼竿里的小交通员、在监狱中度过了8年的小萝卜头……有了这些故事的铺垫,学生对雨来这个小英雄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起课文来也就更加兴趣盎然了。有了这样的“查”,为后面的读书理解做好了铺垫。 
 二、思——预习的必要环节 
 针对课文主旨、语言、结构等方面设疑并独立思考,从生疑到释疑再到无疑,就可在预习中对课文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首先,不管是哪种体裁的文章,不外乎包括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预习课文时应该要求学生着重思考这些问题。其次,通过读书,学生一定能自己读懂一些内容,还会有许多问题想解决。可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什么?搜集到了什么资料?在预习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及想法?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去读书、思考,大胆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对《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预习,有的孩子想了解最大的鲈鱼有多大,有的孩子想弄清“鲈鱼捕捞开放日”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孩子不明白父亲说的那一段话的含义。这些我都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文,或查阅资料,大胆、主动地去探究、思考,学生在质疑、答疑中能品味到文章的深层意蕴。又如,《生命生命》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预习时,学生最大的疑问就是“生命是什么”。学生对文中写的“从不在意的飞蛾竟然有如此强的求生欲;小小的一粒香瓜子竟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成长;医生的听诊器里竟有我独一无二的韵律”有自己的思考。在预习这篇文章时,学生打开思维,有了无限的遐想。这样的预习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抓住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思考。精读课文的后面都会有思考与练习题,预习时进行思考,对理解课文也很有帮助。这些题目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三、写——预习的中心步骤 
 动笔写是预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读中的感悟、查来的资料还是预习中的所思所想,都是零散的、杂乱的,需要经过一定的整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首先,要对预习中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以预习笔记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摘抄出生字并注音,写出新词并解释;把疑问写在摘录笔记中,加入个性化理解感悟,这样摘录笔记的内容就打破了以往仅仅摘抄好词佳句的局限,使摘录内容更加多元化,形成一个系统的自学内容。完成预习笔记,其实是对自己预习成果的检查,一种知识的累积。为了增加预习笔记的趣味性,可让学生自己做主给每项摘录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比如,摘抄词语变成了“词海拾贝”“好词加油站”;摘抄句子变成了“好句收藏夹”;理解词语变成了“开心辞典”;质疑变成了“问题驿站”。例如,《鱼游到了纸上》预习时,就有不少学生在预习笔记中摘录“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也有学生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这句话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有学生直接感叹聋哑青年的画技。不管哪一类学生,有了这个关键环节——写,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八九不离十了。  其次,高段的学生在预习时要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试着仿写一两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如《山中访友》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文中有一些句式很值得孩子们去仿写,特别是第五自然段。有的学生在预习笔记中写道: “你好,威武的雄鹰!辽阔的大地衬托着你强壮的身躯,你宽大的利爪上仿佛充满了王者风范。”有的写道: “你好,鲜艳的百合!你婀娜多姿的舞姿,是为了山中更加美丽吗?你好,翠绿的野草!你编织的翡翠地毯,是要我再次把你梳洗吗?”这些思考和练习,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说——预习的点睛之笔
  对预习较高的要求就是开口说,即把从预习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成自己的言语说给家长、同学、老师听。
  首先,在家预习,可向家长汇报预习中悟到的知识,可复述课文、讲故事,还可以和家长讨论问题。如《夜莺的歌声》是一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文章,讲的是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文章在预习时就可以要求学生以故事的形式给父母讲一讲,再与家长一起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么一回事,讨论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其次,利用晨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让他们在同学中汇报自己的预习所得,跟同学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
  其三,在课堂上必须安排检查预习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交流预习成果,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成功的肯定,尝到成功之乐;在被指出不足时,产生继续努力的决心。在进行重点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预习的成果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知道预习是有作用、有价值的。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我始终围绕着预习的中心问题“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展开教学。预习认真的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的讨论,都认为“是科学家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得到的启示,雷达的天线就是好似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如蝙蝠的耳朵”。经过这一番讨论,解决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优化了课堂,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样,使课堂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在这堂课中可以渗透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以及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来研制成新型仪器的。这样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要处理好预习目标和教材、课堂教学三者的沟通呼应关系,灵活处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意见。当讨论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适时引导,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
  当然预习步骤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的表达、思维的方式存在差异,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素质也不相同。要求所有学生在预习时齐步走是不现实的,也过于苛求,更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和熟练朗读课文,就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至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要经过不断地训练,能力逐渐提高后才能提出的要求。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在每次教学一篇课文到尾声的时候,我都会有意识地让他们回顾、反思自己在摘录笔记“问题驿站”中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得到了解决。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变得越来越会提问了。很多时候他们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谋而合,成绩落后的学生也渐渐地跟上了队伍。实践证明,这种“快者快学,慢者慢学”的思想为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创设了宽松的环境。
  总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动眼、动手、动脑,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预习也是这样的,这几个步骤有时也是循环的。同时,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预习方法。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增强了主体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人,上课时就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了。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篇2
一、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我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我让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百合花开》中的《小英雄雨来》(续),以此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卡罗纳》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介绍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另外,我还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就我任教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于是我推荐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夏洛的网》夏洛是一只蜘蛛,威尔伯则是一只小猪,他们之间奇特二温馨的友谊感染了无数的人。《爱的教育》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有故事都是爱。《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希腊神话》、《时代广场的蟋蟀》和《苹果树上的外婆》等书籍。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我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活的思想自由翱翔,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三、开展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体会交流、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演讲赛、、成语接龙、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创办班级读书交流课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四、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  
(1)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2)亲子共读,激发阅读的欲望。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鼓励家长能与孩子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谈谈读后的感受,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的启发和引导。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仿写、续写片段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英雄雨来课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