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指的是什么
民俗文化 2023-11-08 14:14www.17kangjie.cn民俗文化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不是指一座山,而是一个人名,有何典故
语言被称作记录文化的"活化石",俗语则可视为"活化石"中的上品"黄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种类繁多,而中国传统语言作为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载体,是中国传统理念的外在表现,而俗语作为中国传统语言中的典型代表,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个性表现。
无论是在日常使用中还是在文学作品的表述中,俗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通俗易懂,语言表现力强,而且还包含着灿烂丰富的中华文化。
但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俗语虽然被经常使用,如果真较真起来,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楚,比如“有眼不识泰山”这句俗语。
“有眼不识泰山”,常被用作得罪人后向对方赔礼道歉的客气话,比喻见闻浅陋,不认识著名的人物。
通常人们认为,“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但实际上,泰山是一个人名。
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对徒弟非常严格,一方面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他们,另一方面又不轻易放过他们的缺点,哪怕稍有差错,便严厉批评;
尤其是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鲁班发现徒弟中有一个叫泰山的年轻人,技艺上长进不大,似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毅然辞退了他。
事隔数年。
有一次,鲁班率领徒弟们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精致的竹制家具,其技艺不落窠臼,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前来购买这种竹器的顾客争先恐后。
身为名师又十分爱才的鲁班,自然很想结识一下这位打造竹器的高手,便急忙向小商贩打听。谁知道小商贩听了,竟惊讶地瞪大眼睛说道“啊呀,这些竹器,都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制作的,难道你不知道吗?”
鲁班听了,大吃一惊,脸立即红了。他这才明白,原来泰山对他传授的木匠技艺,全都心领神会,并且还创造性地运用到竹器制作上来,独成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竹器大师。
鲁班想起当初自己错辞了泰山,深感愧疚,不禁对天长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就是“有眼不识泰山”一语的来历。
从此,鲁班不再随意辞退徒弟,而是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门徒,让他们为百姓做事。鲁班被称为“木匠的祖师”。
“泰山”又是岳父的代称。这一典故出自《酉阳杂俎》。
有一次,唐明皇到泰山举行大祭,当时张说被封为禅使。按规定,参加祭祀之后,三公以下的官员一律官升一级,只有郑镒(张说的女婿,当时是九品官)依仗岳父张说的权势而陡然升为五品官,并且赐了大红官服。
在宴会上,唐明皇见郑镒的官位连升了四级,奇怪地问他怎么回事,郑镒无话可说。乐官黄幡绰感慨地说“这靠的是泰山的力量啊!”一语双关。从此,“泰山”又可代称岳父。
一个女婿连自己的岳父大人(泰山)都认不出来,自然是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了。
那人们为什么习惯性地认为“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山东境内的泰山呢?
这主要是因为山东境内的泰山乃五岳之首,孔子曾经登临它而小天下”,许多帝王也不远千里前去封禅,自古以来广为人知,名气显然远远大于鲁班的徒弟泰山。因为名字刚巧相同,人们在习惯上更容易接受泰山这座天下名山的名字。
上一篇:国庆档已有8部电影定档
下一篇:南京长江大桥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