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经城市图(从地图上看,淮河的水有好几个
这个问题之前回答过类似的,我当时的观点是官方还是承认淮河是相对独立的水系的,现在淮河已有专门开挖的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以及废黄河河道的入海通道了。但仍然要保持淮河从扬州入江的通道,这是黄河南泛以来,人为的历史产物,也是治淮必须要有的调控手段。
为何说淮河的入江水道是人为的历史产物呢?为阻金兵南下,黄河在1128年被南宋决堤,开启了黄河夺淮入海的历史。由于黄河携带泥沙多,易淤积河道,导致黄河、淮河两水入海通路不畅,水灾泛滥,原来低洼零星的小湖由于积水严重连成一片,形成了洪泽湖。然后为防洪泽湖水东溃影响到扬州,明朝人开始修建高家堰。潘家驯又提出了“束水攻沙”治黄新策略,把高家堰修得高高的,以便有清水冲刷黄河淤积的泥沙。但发现这又会淹没明祖陵和大运河的漕运,他的继任者又提出了以洪泽湖为中心进行“分黄导淮”,疏通高邮、宝应湖群水,由芒稻河入江。至此就开启了淮河入江的历史,所以它完全是历史的产物,由南宋人开启的魔方,明朝人不得已的治水策略。下图为洪泽湖调蓄湖水的下泄入江的重要闸口三河闸
淮河的入江水道有一点意义不可否认,即减轻了黄泛区防洪压力和保障了大运河运输。所以后续治水者都加强了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到了道光年间,入江水道共有6条河,即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新河、淮扬运河(即里运河)。新中国成立也非常重视淮河入江水道减少,修建诸多闸口,以便分流入江,所以就看到了扬州市诸多河流入江的景象。下图为近年来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工程示意图。
至于淮河是不是长江一条支流,这个概念之争个人觉得不重要。淮河入江之后,特别新中国又加强建设之后,大大减轻了原来黄泛区防洪压力。原来黄泛区排水不良,多小湖、水塘,成为盐碱湿地,百姓深受其苦,但如今已形成是一个粮食丰产区,这才是最重要的。况且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淮河入海流量可达7000立方,淮河入海入江的水量平分秋色,淮河也将拥有自己的入海航道。下图为淮河的入海水道。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