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平衡,狭义上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概念,碳中和不仅意味着要减少排放,而且要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提升实现碳的排放和吸收的平衡,难度更大。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对世界节能减排事业的重大承诺。
客观来说,要实现这一宏伟艰巨的任务,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发展中国家来说,困难和挑战是很大的,党中央依然决定确立这一目标并为之奋斗,体现了执政觉极高的政治责任和担当,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觉悟和自觉行动。
“双碳”目标是主动应对全球气侯变暖的关键行动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变暖,从人类开始工业化以来,由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
目前全球的平均温度较1850年的工业革命初期上升了近1℃,且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明显提升。就我国气候变化的情况来看,近百年以来,我国地表温度显著上升,上升速率明显加快,北方冬春增暖趋势明显。除此之外,气象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我国极端降水明显增加增强,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与冻土消融,影响下游大河的径流与水质,破坏了水资源系统的正常循环。气候的变化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扰动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水、干旱与森林火灾等更是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冲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现实基础全球气候治理是科学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碳排放权关乎国家的发展权。中国在现阶段提出“双碳”目标的承诺与本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的拐点已经出现。
纵观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史可知,在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围绕基础设施、建筑及工业设备产生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所需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材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而到了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的主要贡献开始转向以消费为主的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耗量也自然降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基本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占GDP的比重也一路攀升,2015年固定投资比例一度达到81.25%,而后固定投资总额增速与其占GDP的比重,双双出现下滑,2019年、2020年固定投资总额增速出现负增长。
,我国的人口的城镇化率已于2019年突破60%,城镇化的速率已经出现明显的放缓,无论是未来城镇化的空间还是城镇化的增速均十分有限。,中国执政党在当前确立“双碳”目标,是源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