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谚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
又到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情不自禁愁上愁。“2月清明莫抢前,3月清明莫推后”,究竟是什么意思?能推测出什么年景?
清明节快要到了,也意味着天气变暖了。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到来,也是人们扫墓的一个节日,是我国传统的重大上坟的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这一首唐朝杜牧的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古人在清明节就有上坟的习俗,也了解到清明节前后雨水较多。天印情景,增加了离愁。
清明是我国24节气的第5个节气,是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处,时令交接的日子。清明节期到来意味着春暖花开,草木旺盛,农民也开始种植庄稼。“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见清明节是农民繁忙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关于清明节气的谚语,在农村有很多,都是老祖宗经过祖祖辈辈出来的经验之谈,对于过去的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毕竟过去没有现在的科技天气预报,只能靠老祖宗祖祖辈辈看云识天气,经验留下来给后人。
农村谚语“2月清明莫抢前,3月清明莫推后!”
这句农村谚语,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含义。这里的2月和3月指的是农历的2月和3月,并非是我们所说的阳历的2月和3月,因为在过去农民没有现在的阳历之说,只是从建国后才实情的阳历计日法。
这句谚语并非是针对北方人来说,而是南方关于插秧早晚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清明节在农历的2月,不要抢在清明节之前插秧,要在清明节之后插秧;清明节如果在农历的三月,那就不要在清明节之后插秧了,要抢在清明节之前插秧。
清明节一般在每年的阳历4月4号至6号之间,时间是固定的。因为这个清明节是以太阳公转为计时法的,农历就是不固定的,一般清明节在农历2月末或者3月初。所以就有了清明节农历二月和三月之分。
每年的农历2月是冷空气非常活跃的季节,气温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北方的冷空气时常进入,我国会造成大风降温,甚至还有降雨降雪的天气发生,很容易形成倒春寒天气。
对于农历的3月,尽管与二月前后相差几天的时间,可是太阳已经继续向北回归线移动,光照的时间在不断地延长,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在增加,所以每一天比一天暖和,气温相对比较暖和稳定一些。,在民间有了“二月清明不见花,三月清明老了花”的说法。
对于南方早稻插秧的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因为南方纬度比较低,春天来得早一些,或者说在赤道附近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方,冬天根本不存在,所以到了清明节,气温就达到了20℃左右,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比如今年尽管清明节还没有到,气温现在最高达到了30℃以上,局部地区达到了35.7℃,这就是炎热的夏天的气候特征。由于今年的清明节是农历的三月初五,所以今年南方农民会在清明节前就开始插秧了,或者说近期好多农民准备插秧。
究竟清明节气在农历2月好?还是在农历三月好?有什么预兆?
农村谚语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当时!这句谚语就说明了,清明如果来得早了,对于农作物生长是不利的,因为容易发生倒春寒,尤其是农民提前种瓜种豆,一旦迎来倒春寒,就形成严重的动态。这样农民说芒湖的春耕春种就白忙活了,还需要重新种植,不但费时费力还费钱。
对于清明节来的不要太早是丰收之年,如果来得太早了,容易产生倒春寒现象。清明节到了,也就是农民开始耕种土地了,所以只有清明节晚到来,农民种植的庄稼才有保障。
因为24节气的制定是根据阳历的时间来确定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变的。也就是根据太阳自转的规律来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农业生产基本上与二十四节气有直接的关系,到什么节气就安排什么农事。太阳每年自转的规律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才有了春夏秋冬之分,才有了万物轮回草木,草木一春一秋。
,清明节气在农历2月,预示着不是一个好的年景;清明节在农历3月,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清明节为阳历4月5号,农历的三月初五,所以今年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