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完整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姓孟名轲,孟轲小时候非常调皮好动,不刻苦学习,他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最开始孟轲喜欢跟左邻右舍的孩子一起玩,爬树抓鸟,下河摸鱼,孟母就搬到了一个没有贪玩孩子的地方。
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家后没看到孟轲,当她找到邻居院子的时候,孟轲正学着铁匠“叮叮当当”打铁呢。
孟母一想,觉得这里环境不好,搬了家,这次她搬到了一块荒郊野片坟地,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坟地热闹了起来,孟轲又跑了出去,他看到别人上坟非常有趣,于是也模仿了起来,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了回去。
于是孟母就第三次搬家了,这次家隔壁是一所学堂,一个白胡子的老师教着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的领着学生读书,孟轲也摇头晃脑的学着念了起来,孟母高兴坏了,觉得这才是他们应该住的地方。
于是花费了两条肉干做学费,将孟轲送去上学了,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很伤心,等孟轲回来之后,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的怎么样?”
孟轲说“还不错。”
孟母一听,气急了,骂道“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逃学还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是为了生命。”
说着就揪着孟轲的耳朵来到了织布机房,拿起一把锋利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布机上织好的布全剪了,孟轲吓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孟母把剪刀一扔,严厉的说道“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一样,织不了布,就没有衣服穿,你不好好学习,就永远成不了才。”
这一次,孟轲内心受到了震动,他认真思考了很久,终于专心的读起书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和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直接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和社会环境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