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什么?为什么在临终时

生活百科 2022-08-06 15:24www.17kangjie.cn生活百科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以来,“钱学森之问”已成为我国教育提升质量的紧迫课题。

什么是“钱学森之问”?

关于什么是钱学森之问,根据网络收集整理有关素材,可知其主要含义包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钱学森之问”的标志内容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出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此即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 “钱学森之问”的具体内容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钱学森之问的完整内容。

3. “钱学森之问”的前世今生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与教育的关怀。

4. “钱学森之问”的价值意义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当代教育该如何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从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智”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很多时候都是直接依靠成绩决定。而在基础教育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更明显地看出中国教育的弊端所在——唯成绩论。现阶段的中国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方能解答“钱学森之问”。

中国教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最容易忽视的便是“体”,我们经常能够在中小学看到,高考压力下,体育课和学生的体育活动正在不断的被压缩,而学生中体质偏弱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缺乏适量的体育运动,又怎么会有健康的体魄,又怎么能够有充足的体力精力进行思考。所以蒋梦麟话,对中国教育来说,可谓是直指痛点。

学术研究

大学里的学术研究,自始至终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大多数的专家学者仍被意识形态限制,很少有自由探讨之机会。学校如果要培养杰出的人才,就需要有杰出的教授学者,而要成为优秀的教授学者,就要给予其自由探讨的机会。

独立思想

现阶段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形成独立思想的大学生,大部分都缺少国际化的视野,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关系。回答“钱学森之问”,学校怎样培养杰出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足够宽阔的视野,缺乏独立意识,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够成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的争议

“钱学森之问”,其可信性或权威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此前有个全世界闻名的“李约瑟难题”,并且,“李约瑟难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较大,似乎具有权威性;二是它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并且又有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场共同讨论,似乎具有可信性。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李约瑟难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尽管,对“李约瑟难题”是否成立的问题,在学术界仍存争议;,它毕竟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提出,并在其超过4500万字的宏篇巨著中,进行了较为专门的论证。

,所谓“钱学森之问”,其提出人钱学森既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又无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或专著。他与温家宝的谈话,实为两位老人,抚今追昔的一次聊天对话。这跟你我等人茶余饭后的聊天吹牛,并无两样。

这样的感性之辞,怎样就变成了言之凿凿的“钱学森之问”了?

这种情形,有点像当代版的黄帝新装,居然没有人站出来怀疑其真实性。

“李约瑟难题”可以争论,因为人家毕竟拿出了相应证据。而对“钱学森之问”,无需争论。因为它根本没有提出证据,顶多就是一个聊天话题而已。

如此,这件事情暴露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思维认知上的弱点与缺陷,我们习惯于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在分析和判断事实时,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素养。

为什么在临终时才提出来?

2009年10月31日,卓越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逝世,引起全国人民深深的悲痛。钱老临终前曾经多次提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里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来?!”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正在引起国人的震惊与深思。钱老之问,看来是临终前才向人们提出的。实际上,细读钱老遗著后便知,这个问题在他自己的思想中早已提出,并且已经思考、酝酿了多年,甚至是忧思终生。而且,他自己也曾经探究到了一些可行的方略与答案,希望能够付诸实施,为中华民族之振兴与崛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钱老已是古稀高龄。他在辛勤地忙碌于军工、航天工作之余,又挤出时间,撰写大量文章和书信,强烈呼吁要开展思维科学研究,加强思维科学教育。

2009年钱学森临终的时候还是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担忧,他留下的7个字就是“中国的长远发展!”

一点感慨

钱学森振聋发聩的发问,毫无疑问给今天的我们以重要启示。联想到今天华为和中兴的不同遭遇,面对今天中美摩擦,美国咄咄逼人、处处卡我们脖子的嚣张气焰,在看看中国的航天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其他诸如“军用大飞机”项目的几十年停滞,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几十年来,我们常常听到许多政治领导及关怀社会、关怀教育的学界先进,感慨年轻人—尤其指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这种评论,一般人往往解释成我们没有出科学家,我们没有研究的精神,我们没有科技的发明等等。这样解释,也对。但,为何没有科学?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道理摆在那里。

每一个人随时可以扪心自问:平时有没有这样发现问题、对待问题?这句钱学森之问,就可以作为考察独立思考能力的范例,把它当作是你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一百年来中国整个国家民族的大问题—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面对的问题!不过,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翻看了一些资料,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人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思考了,但不见有人提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糖樱拙见,“钱学森之问”,或许是个伪命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