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李商隐“春
问题: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意是赞美勤劳吗?有何依据?
前言
众所周知,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出自他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是一首闺情诗或者爱情诗,有些南朝宫体诗的味道。也有人读出以闺情暗喻怀才不遇的意思。
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写了什么?
1、与赞美勤劳无关
这两句诗,现在常常用来表达对于辛勤奉献的老师的尊敬。不过这整首诗的本意中,都没有这个意思。恰如清朝人谭献《复堂词话》中说的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
2、三四两句,承接的是第一句
古人作诗,前后有着清晰的脉络,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介绍说
三四摹写“别亦难”,是何等风韵!
起承转合中,七言律诗的颔联,一般承担承接的作用。查慎行说这两句诗“承接”就是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如何摹写“别亦难”呢?
3、蚕丝与相思
情人之间的离别,就如同春蚕一样,吐尽了蚕丝。丝,谐音思,这正是汉朝至南朝民歌的特色。
例如汉乐府的《离歌》
晨行梓道中,梓叶相切磨。与君别交中,繣如新缣罗。裂之有馀丝,吐之无还期 。
4、蜡烛泪
最常见的是用“莲”谐音“怜”。
也如同,燃烧的蜡烛终成灰烬,如同爱人的眼泪一般流干。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赠别》中,也用蜡烛比喻人的垂泪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二、比兴寄托 闺情诗的隐喻
古人常用女子失宠来暗喻从征的失意。 中国诗歌中, 有一种 “比兴寄托 ”的传统。
例如屈原在《离骚》中写到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屈原以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抒发自己无法受到到君王赏识的失意之情。
我们知道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同样,这首诗里的女子背后,仍然是一个男子,从“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这一系列的才艺展示,我们知道这也是一个“香草美人”的形象。
清人胡以梅撰《唐诗贯珠》中指出
此首玩通章,亦圭角太露,则词藻反为皮肤,而神髓另在内意矣。若竟作艳情解,近于怒张,非法之善也。细测其旨,盖有求于当路而不得耶?
这首诗全篇来欣赏,会发现感情过于外露了。其实华丽的辞藻是外在的修饰,真正的含义隐藏于其中(也可以说言外之意)。
假如仅仅作为艳情诗来看待,诗人的表现有点过了,这不是一流的情诗所用的手法。细细观察揣摩作者的深意,大概是有求于仕途的上进而不得。
可见,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说,也是和《无题·八岁偷照镜》一样。表达的是仕途的失意。
三、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
1、出生于牛党
李商隐10岁丧父,少年时幸运地受到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欣赏。令狐楚是李商隐生涯一位重要的人物,在令狐楚门下,李商隐提高了骈文(科举考骈文和格律诗)的水平。并且靠令狐家族的英雄考中了进士。
为表示自己对令狐楚的感谢,李商隐曾经做过一首七绝《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李商隐说,承蒙您的教诲,我不需要羡慕王祥得到吕虔的佩刀了。
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裁子导,别有传。《晋书 · 列传第三》
2、娶妻于李党
令狐楚837年去世 ,参与料理令狐楚丧事不久,李商隐去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麾下作了幕僚。
没想到王茂元对李商隐非常欣赏,竟然将女儿嫁给了他。这桩婚姻将李商隐拖入了牛李两派斗争的漩涡中。
3、艰难的夹缝中生存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认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属于“牛党”。
及第以后,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在李德裕担任宰相掌权的时候,李商隐却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
等他回来后,开始了牛党掌权。而他少年时的好友令狐绹步步高升,甚至做到了宰相之位。
令狐绹对于李商隐娶妻王氏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于令狐家族的背叛。 李商隐多次示好于令狐陶,但似乎并没有完全得到原谅。
在李商隐留下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写给令狐绹的《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结束语
李商隐的这次婚姻,很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合。虽然他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其政治前途却收到了巨大的影响。
比他年长的诗人姚合不同,同样生活在牛李党争时代,姚合竟然却左右逢源,比起李商隐来说,真是大智慧之人。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