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是什么(方仓医院是什么,依据什么起的名字
“方仓医院”可能是对 “方舱医院” 的误读,应该是“舱”,而不是“仓”。方舱医院的名字是从英语 “mobile cabin hospital ”翻译成中文而来的,其中mobile是“移动”的意思,cabin的中文翻译是“轮船上生活或工作的隔间,或者飞机上的座舱,木制小屋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方舱医院的“舱”字的偏旁舟就有水上或天空中移动的意思,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外建立的方舱医院也有用Temporary hospital 或者Covid-19 Clinic 等来表达的。
方舱医院的定义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它的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能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在抗震救灾,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巨大作用。
方舱医院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军为了适应越南战争的需要,率先将自给式可运输的野战医院投入战场上使用,为野战卫生装备提供了新的应用手段。在随后的20世纪70,80,90年代及以后美俄英德法意等国,将新技术应用于方舱医院,其信息化,机动形式增多,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及适应环境能力不断提升,更加满足了新时代医疗防疫的需求。
据说建立武汉方舱医院来缓解医院床位紧缺的建议是由中国工程院付院长 ,著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紧急提出的,当天上午提出建议,中午中央领导就批复,下午马上抽调人员设计方案开始实施,真正体现了中国速度和效率。
疫情爆发后,国家马上调派了20多支医疗救援队,他们2月4日抵达武汉,2月5日就参加了方舱医院的建设。那时候很多定点医院床位不足,有大量确诊病人散在家里隔离,散在社区里,很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传播,当时非常紧迫的需要建造很多临时医院把这些病人收治起来。
包括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及大批方舱医院的建立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创举!当时要求做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速度非常快,第一批方舱医院29小时就建好了,2月5日夜里就开始收治病人。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在武汉一共建立了16个方舱医院,有将近1.5万张床位可以收治病人。
大批方舱医院的投入使用迅速逆转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所有武汉新冠肺炎病人被收治入院后,武汉的抗疫形势稳步有序的一天天好转起来。在此期间方舱医院还接收了很多从定点医院转来的轻症病人,留出宝贵床位给重症患者,充分利用了医疗资源。经过努力很快到了疫情拐点。
3月10日下午3点半,随着一批49名患者从武汉洪山体育馆走出来 ,运行了35天的武汉首个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至此武汉14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这一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特殊医院,圆满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特别值得人们感念的是在修建方舱医院时,大量普通的医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军人,工人,农民工,社区工作人员,不畏风险,不计报酬,甘于奉献。他们吃在工地,睡在露天,几乎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劳动,真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才是真正撑起了中国的脊梁,也才有了让世界瞠目的中国基建速度,使疫情得到了很快的控制。他们是这次新冠肺炎抗疫背后默默无名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