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才华横溢,
你好楼主!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吴承恩是淮安人,祖籍安徽,是大明朝时期的边缘知识分子。在当时以官本位为主的中国,不为人所知。他经历了弘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主要的活动时期还是在嘉靖和隆庆两个时期。他当时创作的《西游记》也是在对朝廷表示自己的不满。
吴承恩生活在商人家庭,而明朝的那个时期,商人的身份是很低下的,从小家境贫寒的他被寄予厚望。而吴承恩也确实 不负众望,聪颖国人,在当地还有小神童的称号。《淮安府志》中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为文下笔立成。吴承恩八岁的时候就得知府大人的赏识准许他去自己的书院里面读书,可见吴承恩小时候有多被欣赏。吴承恩还有过目不忘的技能,他不喜欢死记硬背八股文,却对神话魔鬼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搜集的奇闻异事就已经很多了,这也为《西游记》打下了基础。
不想造化弄人,吴承恩直到五十岁才考上后补贡生,五十一岁才当上七品知县。本以为晚一点年龄大一点也没关系,只要可以施展抱负。可没想到吴承恩却在五十六四的时候被下调去做八品县丞去了,没两年又让人诬告结束了官场生涯。可能是他真的不懂为官之道,又或者他确实不是做官的料,也可能是当时朝廷真的是太过剥削和压迫。短短几年官场,他彻底厌倦了,辞官回了老家,卖文为生。
吴承恩有着和李白相似的怀才不遇,也有些许的自愈清高。有文采,也自命不凡,所以这些凡人凡事人情世故才不入他的眼。,吴承恩借《西游记》讽刺当时局面也不是什么暗喻了,这已经是得到大众的认可了。而《西游记》中对道士的形象多数描述不堪,并不是他对道家有什么偏见,而是对当时皇帝对道家痴迷成瘾,导致官场风气偏移。
《西游记》中又是处处见人情,观音菩萨三番五次饶恕孙悟空是人尽,妖王犯错无人惩罚又是人情……吴承恩好似也在讽刺官场上布满了人情往来,而许多事情坏也坏在人情上。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一直表述着自己被压迫,官官相护的这些“职场潜规则”等等。
以下供参考
1529年(嘉靖八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吴承恩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游湖南新化(古梅山)卖文写书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活了大约83岁,晚年在贫穷中逝世。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