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赏析(《赤壁赋》是苏轼文学的巅峰吗?你

生活百科 2022-08-06 16:39www.17kangjie.cn生活百科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后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笔墨全不相同。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苏东坡写《赤壁赋》时,刚经过“乌台诗案”的生死劫,贬谪黄州,从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属于半解脱的状态,对仕途周转也看淡了。所以这篇文赋里面,更多地是个人对时间、空间的领悟和思想境界的超脱,并没有像古赋一样承担政治讽谕功用,而是宣扬一种远离政治的旷达闲适的生活方式。

《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

《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

《赤壁赋》是文赋,读起来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在赋中段也有骈对,格式更加自由、更加散文化,语言特色明显更加清丽,不油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是语言。前赋语势酣畅淋漓,语流自然圆转,“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一气呵成。骈散结合,既和谐悦耳,又明快流畅。融合典故,不露痕迹,造语新奇,字字珠玑,显示出独特的风貌。相较之下,后赋有句无篇,并且语言胶着于具体的情境,缺乏概括力和适用性。而前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等句,既有较强的形象性、情境性,又有哲理性和普适性,故为后人广泛引用。

二是意境营造。后赋设置了冷寂、峭拔、奇幻的意境,审美意味较浓,显出阴柔之美;而前赋创设了阔大、深邃、澄明的意境,哲理意味明显,凸现豪放特色。前赋将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纳入表现范围,横到宇宙边际,纵到历史尽头,深及人的心灵幽微处,包罗万象,大气磅礴,浑然天成。

三是思想内容对现代人的启示。后赋表现独处之悲和出世之想,和现代人的思想格格不入;而前赋写人生的失意感、无常感、渺小感、短促感以及对这种情绪的克服,道出了人生际遇的共同点,更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前赋表现出作者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已经达致圆融超脱的人生境界,这种审美境界超越了王羲之的悲凄,也超越了陶渊明的淡泊,为后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范本。

,从艺术的形象性、抒情性、新颖性、审美性等方面综合考量,前赋比后赋更加出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