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刷牙方法图片讲解(刷牙都有哪些误区,如何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是一个日常保持口腔健康的好习惯,刷牙可以有效预防90%的口腔疾病。
你以为你在刷牙,其实你只是在假装刷牙!中华预防医学会指出“我国有超过半数的人都达不到有效刷牙,这很大程度是人们缺乏足够的口腔保健知识所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这几种错误刷牙方式,你有没有中招——
刷牙误区
▎赶集式刷牙——刷牙时间短
毎次刷牙匆匆十数秒,这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刷牙误区。有不少人刷牙如漱口,根本谈不上刷牙方法,更别说把牙齿刷干净了。
真正有效的刷牙应每天至少刷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有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刷牙哪里用得了2分钟,我30秒就可以把牙齿刷得很到位了。但事实上,你只是被过量的泡沫所蒙蔽了。
牙膏沾水、牙膏太多等原因,会让刷牙时产生大量的泡沫,使我们产生“已经刷得差不多了”的错觉。假如按照正确的方式刷牙,你会发现2分钟可能还嫌不够~
▎伐木式刷牙——“暴力”刷牙
使用2-3个月的牙刷出现刷毛弯曲就代表你刷牙用力过大。刷牙时太用力或横向刷牙会加剧牙齿表层釉质的磨损,而且这样刷牙就类似于用锯子来锯树木一样,重则会造成牙齿磨损、牙髓暴露。于成年人而言,正确的刷牙方法为ADA美国牙医协会推荐的巴氏刷牙法,也就是拂刷法。 (观看美国牙科学会巴氏刷牙法 请点链接: )
而对于小朋友来说,正确的刷牙方法应为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的圆弧刷牙法。(观看中华口腔医学会圆弧刷牙法请点链接 )
大家可能不知道,牙颈部的釉质很薄,长时间的横向刷牙会造成牙颈部严重磨损,形成牙齿楔状缺损。粗暴的横向刷牙还可能损伤牙釉质,刺激牙龈。
刷牙不是锯木头,请对牙齿温柔一点。
▎表面刷牙
每颗牙有五个面,即唇侧、舌侧、咬合面及牙间隙的两个邻面。正常人刷牙都会刷到唇侧和咬合面,但有小部分人不太注意细节,就可能把舌侧面给遗忘掉,觉得只把自己看到的正面牙齿刷干净牙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牙龈没有及时清洁干净,牙菌斑就会越积越多,形成牙结石;有了牙结石,牙龈就可能会发炎出血;牙龈出血后大家又避开刷牙龈,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口腔卫生越来越差。
所以有些人的牙齿表面看起来还不错,里面却是另一派“景象”。
▎睡前刷完牙又吃东西
睡前刷完牙还吃东西,辛辛苦苦刷掉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又回来了,刷了牙等于没刷,早上起来口气可能就会有点令人难以接受。
人在入睡后唾液分泌量会减少。唾液和口腔中的酸性物质有冲洗口腔的作用,唾液减少正好给口腔中的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如果睡前不把食物碎屑刷干净,细菌就会利用食物产酸,侵袭牙齿,引起牙齿表面的硬组织分解,从而导致蛀牙。
有朋友可能还会感到疑惑,明星牙齿这么白,为什么我怎么刷都刷不白?正确认识自己,我们来了解一下牙齿本身是什么颜色。
牙齿原本颜色
牙齿像鸡蛋一样是分3层的,最里面的一层是牙神经,中间的一层叫牙本质,最表面的一层叫牙釉质。
(1-牙釉质 2-牙本质)
那么,我们从外观来看,看到的就是牙釉质吗?答案是否定的。
牙釉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层层矿化,如果矿化发育得好,呈现微透明的乳白色;如果矿化发育得不好,则呈现出不透明的白垩(è)色。中间的一层牙本质,它的颜色如果正常发育,呈现的是乳白偏微黄的颜色。所以如果牙釉质透明度高,则牙本质的淡黄色才能够显示,让牙齿表现为淡黄色;而当牙釉质钙化程度不好,或者牙釉质出现问题,那么牙齿透明度自然不高,看起来牙齿表现为苍白色。
所以,健康的牙齿就是淡淡的黄色哦!希望各位引起口腔健康重视,不要抱有牙齿要白就要往死里白的想法,不用牙齿当开瓶器,不痴迷碳酸饮料。
对于那些经常不换牙刷的同学,不要以为牙刷的刷毛整整齐齐的,就可以不用更换。牙刷经过了长时间使用,刷毛容易沾上各种细菌,用来刷牙不但达不到清洁的目的,还容易加剧口腔病菌的滋生。看得见的细菌很恐怖,看不见的细菌更可怕,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节省,破坏口腔的健康,这笔账非常不划算。
友情提示牙刷最佳的更换周期为3个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