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案例(中国女排长此以往,是
对于这个问题,英姿的观点是能征善战即插即用是指已经成熟,随时可用且好用的队员,小队员是指那些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年轻队员,这两种思路并不矛盾和冲突,完全可以双管齐下。对中国女排来说,在目前实力足够强大、架构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用成熟队员是立足当前,是取得好成绩的现实需要,培养小队员是意在长远,是构筑持久竞争力的要求。毕竟中国女排既需要有眼前的成绩,也需要为将来做好谋划,几年来中国女排的思路和实际做法也正是这样的兼顾。
成年运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出成绩
我们看到,无论是什么体育项目,无论是联赛、世界杯、锦标赛、奥运会,成年运动队追求的第一目标就是成绩,俱乐部或者体育管理部门与主教练签订合一定会写上成绩指标,而不会有必须选拔多少苗子、培养多少人才的考核约束条件。为什么?因为不把成绩当成首要任务,竞技体育就失去意义,什么是“更高、更快、更强”?这是竞技体育追求极限的核心要义。,要成绩就必须使用能即插即用的球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培养是远水不解近渴。
在要成绩这个导向下,各项目的职业赛事中,每年的球员转会季,都是分外热闹,球员的进进出出走马灯似的,如此操作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寻找符合球队战术要求的合适的球员,当今足球的梅西、C罗、篮球的詹姆斯和库里、女排的朱婷、艾格努为何那么抢手、那么昂贵,因为他们是成绩的保障,是极度稀缺的优质资源。对于每一位主教练来说,没有合适好用的球员,球队架构搭建不理想,就难以打出预期的成绩,没有成绩离下课就不远了,每年主教练卷铺盖走人的主要原因就是成绩不及预期,老板不满意。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上上下下对成绩的要求更加强烈,给主教练试错的空间很小、时间很短,给与的宽容和耐心很有限,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女排的李耀先、栗晓峰、胡进、蔡斌、俞觉敏等都是因带队成绩不佳而下课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季军就被称为“兵败汉城”。能全身而退的仅有袁伟民、陈忠和、郎平三位,因为他们带队拿了八个世界冠军。这种高标准、高要求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女排辉煌的成绩铸就了其特殊的地位,中国女排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的标杆,成了斩金夺银的代名词,不会容忍中国女排成绩不好。即使回到竞技体育的本意上,苛求成绩也决不是心太狠、情太薄,竞技体育的“高、快、强”与大众体育的“重在参与”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说,在成绩的驱使下,中国女排也不能免俗,在人员选择上,必然将成熟的队员作为首选,使用能打的、即插即用的队员太合乎情理和逻辑了,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不正常。
百年大计的使命感促使郎平与教练团队狠抓年轻队员的培养
有一句名言叫“足球从娃娃抓起”,推及到排球项目也一样,中国女排的后备力量培养本应该在青训体系内完成的,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中国排球的梯队建设存在着体系不健全、训练不系统、理念不先进、各地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和短板,年轻球员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技术粗糙的问题,我们看到一种现象,在亚洲青少年一级的排球赛事中,日本女排尽管身材要远逊于我们,但成绩却比日本成年女排要好的多,比如亚洲U17女排赛,在已经举办12届中,日本少年女排获得8次冠军,中国获得4次冠军,其中被日本零封的场次不在少数。亚洲U19女排赛迄今已经举办19届,中国青年女排有12次冠军,日本6次,韩国1次。这与成年女排阶段中国可以获得压倒性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主因还是我们的青训体系不如日本,青训基础不如日本扎实。
基于中国这样的排球现状,郎平教练不止一次强调,中国女排既要当前的成绩,也要为将来着想,大力扶持新人、历练新人。在具体落实上,推崇“大国家队”战略,从2013年起,每次集训人数都较多,广揽新人入队试训,一是承担了很多本该青训负责的基本功训练工作,二是即使新人暂时达不到国家队要求,离队时也给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升建议。
可以说,中国女排这几年“两手抓,两不误,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是非常有成效的,很好地做到了成熟队员使用与年轻队员培养之间的平衡,我们看到,中国女排在新周期已经获得三个大赛的世界冠军,中国女排的一批年轻队员如朱婷、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李盈莹等也迅速成长起来,更重要的是,女排“为后人栽树工程”也硕果累累,作为人才战略储备,一批更年轻的小将如杨涵玉、王媛媛、倪非凡、梅笑寒、陈佩妍、毛钧怡、孙燕、王艺竹得到培养锻炼,为下一个周期中国女排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女排实现了成绩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实事求是地说,2013年前,中国女排成绩不佳,长时间在低谷徘徊的主因还是实力不够,既无太多当打的球员,也缺少足够的新生力量,郎平教练背负的压力是很大的,即使面对这样的局面,新女排的应对也是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而不是全部推倒重来的激进冒险手段,建队思想依然是老中青相结合。我们知道,当瓜迪奥拉2008年入主巴塞罗那时,巴塞罗那这个豪门俱乐部已经连续两个赛季两手空空了,但瓜迪奥拉并没有对球队采取大清洗手段,而仅是送走了巴西的小罗纳尔多,将梅西树为新核心,适度引入青训营新秀,其它均维持原状,这样稳健的措施恢复了巴塞罗那的生机与活力,缔造了巴萨的“梦三王朝”。
2013年,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共计进行了三期集训,前后有61人次、34人参加集训,这其中既有不少老面孔、国家队的常客,也有很多新人,上一届国家队的大部分球员仍然保留,如王一梅、马蕴雯、徐云丽、张磊等人都继续招入,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大量新人入队集训,如朱婷、袁心玥、杨方旭、姚迪、沈静思、刘晏含等,显示了中国女排培养、观察新人的决心。
图中显示出,每期集训中引入新人的比例是很高的,郎平2013年重新接手中国女排之后,为尽快提升女排的竞争力,恢复中国女排在国际排坛的强队地位,采取了多措并举的方式,一方面以成熟老队员稳住阵脚,另一方面全力打造新人,其中对新人的培养提拔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队之初的2013年至2016年,由于女排可用之人极其短缺,对朱婷、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林莉、王梦洁等人是一边训练,一边使用,以赛代练,用比较激进的手段促使她们能力的提升,朱婷、张常宁、龚翔宇的一传技术就是在这个时期磨炼成熟的,林莉和王梦洁的一传和防守能力也在同期获得突破,这些新人的快速进步使得中国女排对获取好成绩建立起信心,也使得第二阶段的新人培养更加从容。
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里约之后,由于中国女排已经站稳脚跟,随着世界杯、奥运会冠军收入囊中,现示中国女排队伍建设已经成型,且实力强劲,这样虽然对年轻队员的培养一如既往,但工作重点已经从迫切需要转为局部完善和人才储备,我们注意到,除了李盈莹加入女排阵容外,其余对倪非凡、王艺竹、陈佩妍、毛钧怡、车文涵、孙燕、梅笑寒、蔡雅倩等众多年轻队员的培养更加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我们再来重温这个既有好成绩,又有新人涌现的全过程,2014年女排世锦赛,是中国女排重新起航后的第一次亮相世界大赛,14人名单是袁心玥、朱婷、惠若琪、杨方旭、沈静思、曾春蕾、徐云丽、魏秋月、杨珺菁、刘晓彤、王娜、单丹娜、王慧敏、陈展,与2012伦敦奥运会的女排阵容相比,老将仅存6人,8人都是启用的新人。再看2016里约奥运会,20人大名单中新人达到16人,最终的12人名单中,新周期发掘出来的达到9人,老将仅剩魏秋月、徐云丽、惠若琪3人,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女排实现了重回世界排球之巅的目标,也获得了成绩与培养新人的双丰收。
的小结对中国女排来说,能征善战、即插即用的老将是财富,是球队的栋梁和基本盘,这是坚定不移的,技术成熟可靠的老将们在女排一次次克难攻坚、获取冠军、升国旗、奏国歌的顽强拼搏中居功至伟,贡献很大。中国女排致力于年轻队员的发掘、培养也是坚定不移的,因为她们代表着中国女排的未来。用好即插即用的中坚力量,是为了把当下做好,大力培养锻造年轻新人,是要把未来的篇章写好,在中国女排的光荣集体中,老将与新秀交相生辉,并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