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是古绝还是律
问题:贺知章《回乡偶书》是古绝还是律绝?
前言
很多人认为贺知章《回乡偶书》不押韵,“衰”字出律,甚至把这首诗认为是古绝局,其实是个大大的误解。
要说的是《回乡偶书二首》都是唐朝七绝中的一流佳作。至于是古绝还是律绝, 并不影响这两首诗的美誉。第一首确实不是古绝句。
检查一首绝句是近体还是古体,有三个标准,我们一步步检查一下。
一、是不是都用律句
很明显,这首诗都是标准的律句,符合近体诗的要求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本句救孤平,顺便救出句的半拗体(救不。)
这时一首标准的近体七言绝句。
二、是否失粘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第二句的第二字,和第三句的第二字是不是平仄相同,是判断失粘与否的标准。
这首诗中,音、童,都是平声,可见也没有问题。
三、衰,作为韵脚不是古绝句,是不押韵
近体诗要求同一个韵部作韵脚,只有第一句押韵时,可以放宽到邻韵,我们看看这首诗的押韵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十灰】
乡音无改鬓毛衰。【衰四支】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来十灰】
虽然我们用的是宋朝的平水韵,在唐韵中,灰韵与支韵也不能通押。甚至也不是邻韵,常用的邻韵中,“支、微、齐”为一类;“佳、灰”为一类。
[支]韵和【灰】韵不是邻韵,这种通押连古绝句也算不上,就是押错韵了。
并非只有贺知章这样押韵,大诗人刘禹锡的[支]韵也和【灰】韵一起用
贵人沦落路人衰【衰四支】
碧海连天丹旐回【回十灰】
遥想长安此时节,
朱门深巷百花开【开十灰】
刘禹锡这首绝句的押韵情况,估计和贺知章的原因类似,刘禹锡诗就不提了。下面,我们只研究一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四、“衰”字,原来是移花接木的结果
关于贺知章的这个“衰”字不押韵,其实早有古人注意到
知章回鄉詩云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面皮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今本俱作鬢毛衰,非唐韻矣!近覩侯鯖録,始知是面皮䰄,䰄多鬚也。《徐氏筆精》
这一段话出自明朝的《徐氏筆精》,作者徐〈火勃〉认为这首诗原本不是““衰””,而是“䰄”,押的是唐韵,不过后来的版本不知道为什么换成了不押韵的“衰”。
作者并不是随便猜测的,我们在宋朝诗人赵令畤 的《侯鯖錄》中可以看到这首诗的本来面目
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面毛䰄。儿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有好几个字与今天的版本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第二句的韵脚不是“衰”而是“䰄”。
按照者徐〈火勃〉的解释,贺知章原诗用“䰄”,是押韵的。“䰄”,《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集韻】【韻會】【正韻】桑才切,音鰓。【玉篇】小髮。【增韻】䯱䰄,多須也。或作思。
又【正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结束语
从古人的分析可见,我们误解了贺知章,这首诗原本是押韵的,这个“䰄”字用的太少,不知道什么人把“䰄”换成了“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的第二首,是一首折腰体的七绝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句与第三句的第2字平仄不同来、有。这就是失粘,被称为折腰体。宋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提到过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