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小乘佛教在中国还有
原始佛教与其说是一个宗教,不如说是一个思想流派。我们知道敬仰神灵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世界上每个宗教皆有自己的神灵,围绕着这些神灵形成一大套教义和行为准则。最初的佛教是一个无神论宗教。佛祖释迦牟尼非常厌恶崇拜神灵,他虽然不否认世界上有神,但他认为神和人类一样,也未能逃出轮回的束缚,神无法为人类提供帮助,人再怎么祭拜神灵也没用,想要获得救赎,只能通过自身的修行。事实上,这种观念并非佛陀首创。许多宗教大师都抱有这种观念。
修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去钻研一大堆非常深奥的理论,还要遵守一大堆苛刻的行为规范。而且佛教是一个神秘主义宗教,它所追求那种涅槃境界,不是一步一步按照规范流程去操作就能达到的。试想一下,如此高冷的佛教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信仰呢?而一个宗教要是连信徒都寥寥无几的话,那么纵使它有再精辟的教义也没用。
所以有一部分佛教徒感到,为了壮大佛教,有必要降低门槛,给受众提供一种更容易接近佛教的渠道。他们开始将佛教从无神论宗教向有神论宗教改造。被神化的就是佛教的创教者佛陀,然后一大堆佛、菩萨相继被创设,许多印度的其它宗教的神灵也被吸收到佛教中。
【释迦牟尼反对崇拜神灵,要是他知道自己后来被当成神灵一样崇拜,不知道作何感想?】
比起玄奥的涅槃境界,神灵显然是一个更直观的对象。信徒们只要向神灵磕几个头、祷告几句、奉献贡品,便以为自己可以获得神灵的庇荫,死后能够升天,他们的心灵也就满足了。这比起艰苦的修行(还不保证能一定达到涅槃境界)岂不是更方便。
由此佛教分裂成两个教派,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就是主张将佛教向世俗化方向改造的教派,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后2世纪之间印度西北部地区。而小乘佛教则是主张维持传统的教派,提倡个人修行。“大乘”“小乘”这个叫法是大乘教派发明的,“乘”指的是交通工具竹筏、船、车等等,大乘佛教将佛法比喻成运带领人达到彼岸的船。“大”“小”二字本身就带有褒贬的色彩。大乘佛教认为他们更贴近世俗,吸收到更多的信徒,带领更多的人达到彼岸,他们这艘船是能普度(渡)众生的大船。而小乘教派专注于个人的修行,只能渡自己一个人,所以是小船。
【简单的说大乘佛教认为自己是一首超级游轮,载得了世界间苍生,小乘佛教就是一首小破船,只能载一个人】
而小乘佛教认为大乘佛教虽然壮大了佛教的队伍,但这是以浅化佛教思想为代价的,它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当中,学到的都是佛法的皮毛,小乘教派学到的才是佛法的精髓。小乘佛教自称为“上座部”,称大乘佛教为“大众部”,意思就是说,我们是高级精英分子,而你们是大多数平庸的凡人。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分歧其实就是质和量的分歧。小乘佛教注重维护佛教的精神,但这样就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而大乘佛教注重扩大佛教的规模,而在这个过程中它势必要向世俗做出一定的让步。很难说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更好。但今天佛教能成长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乘教派是最大的功臣。而且也不是说小乘佛教两千多年来一直都维护着原始佛教的传统,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世俗化改造,今天的小乘佛教也信神了。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始终维持着一幅清高的形象,是没办法在世间生存下来的。
【西双版纳总佛寺属于上座部教派】
从传播方向来说,大乘佛教主要向北传播,进入中国、日本等等,小乘佛教主要向南传播,进入泰国、斯里兰卡。也有一部分小乘教派传入中国毗昙宗、成实宗、俱舍宗等,但中国以信仰大乘教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