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元春凌迟(《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
在整部《红楼梦》中除第18回省亲外,贾元春再无正式登场,贾府的荣辱和贾宝玉的婚姻全都纂在她手里。尽管她在省亲时,一再表达了她自己的愿望,甚至说皇宫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去处,但从她的行为上看,我们只能得出的结论是,省亲时她所说的那些儿女情长的话,只不过是她在宫中长期压抑下的情绪释放。一转身回到皇宫,她就是一番景象了。
贾元春的性格特征
贾元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我们从几处可以。
- 第一处她的身份
贾元春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作女史,后来又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女史这个职位在清朝实际上并不存在,倒是在明朝的女官体系中可以找到。元春因贤孝才德入宫,又因才德升职,这说明元春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性格稳重温和。
- 第二处省亲时和省亲后的表现
贾元春省亲时的表现,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悲”。文中写她垂泪的模样多达四五处,这说明她心中充满委屈。为何委屈,小说也交待了,因为她向往的是一家人共享天伦的小民生活,但现实给她的却是一副沉重的枷锁。
值得怀疑的是,她是否真的发自内心的委屈。她嘱托父亲贾政要以国事为重,这说明在她的心中,把家族荣誉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也就意味着,她实际上是认可自己的牺牲价值的,这从她省亲后的表现也可以得到证明。
贾宝玉是她唯一的亲弟弟,如果从她的小民价值观出发,她一定希望宝玉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并得到自己想要的婚姻,全力支持宝黛婚姻。但实际上,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做了相反的表态。
端午节赏礼,她故意把宝玉跟薛宝钗同等看待,赏成一样的,而把与她血缘关系更近的黛玉划了出来。而在省亲时,元春对宝钗和黛玉的印象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
凝晖钟瑞 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细看薛林二人的诗风却差异很大,薛宝钗的诗《凝辉钟瑞》,从题目到内容都是在雍容典雅地颂圣。“ 凝晖钟瑞”是光辉瑞象的意思,晖指日光瑞,是吉兆。“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是把贾元春比作黄莺,从贾府这个幽谷迁到了皇宫的高柳之上,那幽静的竹林等待凤凰来。“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是说贵妃归省把帝王提倡诗歌的传统带来,贵妃省亲则是遵守封建宗法的表现。“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是说贵妃诗才了得,以致于她在元妃面前都不敢写诗了。薛宝钗的马屁拍得既到位,又不失身份,好比乾隆身边的和珅,定能使得“龙颜大悦”。
世外仙源 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再看林黛玉的诗《世外仙源》,这首诗前四句都在写景,后四句才转回到写人。从诗名到内容都透着一股仙气,虽也有颂圣的味道,但词藻远不及薛宝钗的诗那么华丽。如果把林黛玉比作一位朝臣,顶多是唐明皇身边那个恃才傲物的李白。
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聪明人,她们的聪明用在了不同的去处。前者的聪明用在笼络贾府的人身上,后者的聪明只用在获得宝玉的爱情上,两者对比,很显然,薛宝钗占据上风。
贾元春根据对薛林二人的实际考察,从而做出了对贾府有利的判断,即在贾宝玉的婚姻上,她站薛宝钗。很显然,贾元春的行为与她省亲时的表现完全相反。这说明在她的内心深处,功利性是占据第一位的,,不得不说,她的性格当中充满了政治的虚伪性。
- 第三处她的象征物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一个与其性格相近的象征物,比如湘妃竹与林黛玉,金锁与薛宝钗,通灵玉与贾宝玉,风筝与贾探春,同样,贾元春也有,那就是制灯谜制出的爆竹。
爆竹从点火到升空爆响,也不过几秒钟的时间,我们平常形容一个人脾气暴烈时也常用到炮仗。将爆竹用来象征贾元春,除了对她命运结局的暗示,也从侧面表明她性格当中刚烈的一面。
由此可以出,贾元春的性格实际上还挺分裂的。在皇宫里生活,既要有智慧谋略,又要行事果断,避免授人以柄。在她稳重成熟的背后,藏着的是内敛的刚烈与果敢。
贾元春最有可能的死亡方式
对于金陵十二钗的人生命运,在小说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判词。而对于她们最直接的人生结局的展示则是判词的附件画。从前八十回看,从判词到画中结局,可以得到全面印证的人物便是秦可卿。
秦可卿判词与画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但尴尬的是,秦可卿本人在前十三回的表现却挑不出半点毛病,不管从贾母之口还是婆婆尤氏之口,还是她自己,都展现给人一种上孝下贤的模范媳妇,称得上一个完美。这个形象与贾宝玉在太虚幻里的她完全相反。
真相到底如何,且看脂评本十三回的批注表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看在她对贾府后事的交待上,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了“遗簪”、“更衣”等情节,这一回被删了不少文字,多达四五页。,我们看到的是曹公删改过的版本,即秦可卿病亡。
但从脂评的批注中,可以得出秦可卿人生中的因缘际会与她的判词完全一致。她是一个多情种的化身,在梦里与叔叔宝玉成亲,在梦外与公公贾珍乱伦,的人生结局与画中人物吻合,即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而其他人的人生命运与结局,也或多或少在前八十回中显露了出来,比如黛玉通过葬花吟诵出她的命运诗谶《葬花吟》,特别是贾迎春,的确嫁给了孙绍祖这匹中山狼,并根据画中所示,其结局也可大胆的推测,一年后即死亡,至于是否为悬梁自尽,这倒是需要商榷的。小说中女性的死亡方式也并非只有一种,尤二姐吞金自杀,尤三姐提剑自刎,晴雯病亡,金钏投井等等。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 个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同样,对于贾元春的命运与结局,我们要从判词中深挖。她的人生命运就是一场不断选择和不断争斗的过程。在宫廷之中,充满了利益之争,站队是必须的,甚至一朝不慎,即有可能走下神坛。
在清朝的祖训中,有一条规定,就是后宫不能涉政,但在现实操作中,这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看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后宫,尽是由于利益产生的政治联姻。
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孟古,即孝慈高皇后,和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即孝烈武皇后,都是由于政治原因嫁给了努尔哈赤。更可悲的是,孝烈武皇后并非正常死亡,而是死于殉葬,死时也不过37岁。
作为一个地位如此之高,又有三子压镇,且在努尔哈赤生前备受宠爱的大妃,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原因就在于,她在无意之中卷入了一场皇权斗争,即皇太极与代善的汗位之争。
努尔哈赤老婆多,儿子也多,但到他将死之时,有能力争夺汗位的儿子,只剩下皇太极与代善。努尔哈赤曾说过,在他百年之后,大妃阿巴亥及其三个儿子都托付于代善。作为当事人的阿巴亥,隔三差五的去巴结一下未来的靠山,实际上也很正常。但精明的皇太极正是利用这一点,将此渲染成一个皇宫丑闻,彻底搞垮了代善,阿巴亥也被放逐了一年多。
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作为大妃,又坐拥三子,而三子手中又握有三旗。如果阿巴亥以国母身份联合三旗涉政,那对于皇太极来说简直是致命的。于是,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皇太极便迫不及待的带人闯入了阿巴亥的寝宫,宣布汗王遗招,令阿巴亥殉葬。
努尔哈赤死时,阿巴亥是在其身边的,如果有遗招,阿巴亥不可能不知道。显然,皇太极所谓的遗招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这完全是一场政治阴谋。
在众人的逼迫下,阿巴亥被迫殉葬,她的死法与贾元春的判词附件那幅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她是被弓弦缢杀而死的。
我们知道满人是游牧民族,骑射之术是传统技能。清朝的皇帝都有围猎的习惯,在小说中,也有写到冯紫英打围脸上受了青伤。满人围猎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弓箭,而且弓箭也是古代战场上常见的兵器之一。
一张弓出现在贾元春的判词中,弓上挂着香橼,这是很反常的。对于弓而言,必定要搭配的是箭,没有箭的弓在战场上就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在贾元春的判词中,弓上挂着的香橼便是贾元春的人生写照。
香橼中闻不中吃,味香但入口酸涩,并谈不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水果。在民间文化中,它又有着吉祥的寓意。曹公用香橼来作为元春的替身,可谓寓意深远。而弓字一音双指,既可指她身在后宫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指明了贾元春的死亡方式,正是同阿巴亥一样,被弓弦缢杀而死。
再结合元春的判词,红楼梦曲《恨无常》,她省亲时点的那出戏《乞巧》,还有象征物爆竹,都从不同侧面表明,元春很可能死于非命 ,最有可能的死因,便是在政治势力的博弈中,沦为牺牲品,突遭缢杀。
,我们通过贾元春在小说中的表现,出元春的性格。又从一幅画中,结合她的判词等相关信息,得出贾元春的死亡方式为被弓弦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