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思想(孔子说:“名不正则言

生活百科 2022-08-09 17:30www.17kangjie.cn生活百科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里的“名”是指什么呢?

  这段话出自《论语.子路》,当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的国君让您帮他治理国家,您将干什么?孔子回答“必也正名乎!”就是说要抓正名的工作。他看子路表示不理解,就作出进一步解释。“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里的“名”指,父亲不符合父亲的名分,儿子不符合儿子的名分。孔子的“正名”就是要纠正这种社会问题,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看来“名”就是一种社会规范。

  在中国古代,战争就讲究“师出有名”。看来,战场上也有战场的规范。那是必然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要按礼制行事,发动战争自然也讲究“师出有名”,不然就是非正义之战。,哪一方发起战争,就会在阵前念讨伐对方的檄文,据说当年官渡之战,陈琳帮袁绍一方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把老曹骂得狗血淋头。后来,曹操胜出,竟然没杀陈琳,还重用了他,就是因为他替袁绍写檄文符合战场的规范。



  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当年发动了一场靖难之役,由此取代了建文帝。这件事就有点言不正,名不顺,虽然他把帝位揽到自己这一脉,但战争的名义问题在他那儿如硬在喉。幸亏他脑袋瓜转得快,明明是造反,他硬是找出个说词,说是“清君侧”,以“诛齐泰和黄子澄”为名,一直攻进都城。反正,建文帝又不是他杀的,而且还援引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太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这一下就“师出有名”了。

  这里,朱棣搬出的“祖训”,就是战争的规范,也是他所谓正义之战的名分。



  说到这个“名”,我想到《道德经》中就有它的注解。《道德经》第一章中有这样内容道,虽美,非永恒不变也。理,虽好,非永远有理也。无理天地亡,有理万物生。故尚政无理前程尽绝无望,尚政有理前程似锦受邀。有理无理皆不涉民,似合理却理异,皆不为重,重中之重,民愿得偿。

  可以看出,在《道德经》中,“名”不是“姓名”,也不是“称呼”,而是“道理”的“理”。那么,这里的“理”大概就是朱棣的谓的“祖训”吧。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社会规范吧。只是,这个“名”,用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说法而已。用在战场上,我们讲究“师出有名”;用在企业管理中,要做到名正言顺,就不可“越俎代庖”,只有“在其位,谋其政”,才能为自己的职责“正名”;在人生众多的经纬线中,如何做好规划呢,只有找到了行事的“名分”,才能做出正确选择,才能找到不断前行的不懈动力。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或者个人,要找到恰当的定位,才能合理发展,才会不断取得成就。当发展的思路处于混乱时,就先来“正名”吧,名分确定了,其他事情就迎忍而解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