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 如梦令(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

生活百科 2022-08-09 19:20www.17kangjie.cn生活百科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今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的确如王国维所说,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而这也离不开大量优秀词人的创作,如周邦彦、晏殊、张先、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辛弃疾等人,他们都为宋词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群代表人物中,李清照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更是以其女性的视角和独特的词风为宋词添加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意图)

李清照其人其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人,宋代婉约派词代表作家。她早年生活优裕,南渡之后,一字过着寓居流离的生活,晚年遭际坎坷,所以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

(李清照绘像)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她在创作时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充分体现了她在《词论》中提出的词是“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一位著名的词人。与苏轼的豪放、柳永的通俗、周邦彦的格律精严不同,李清照的词风 虽婉约却不流俗。她的每首词都是其真实情感的表达。而其词别具一格的风格,被人称为“易安体”。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词品》也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清代词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这样写到“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辛弃疾)称首。”王士祯认为李清照的词风属于婉约的,而且是婉约派中的代表人物;辛弃疾的词风是豪放的,是豪放派词人中的代表。

从历代词评家的词话、笔记中可以看出,他们都以李清照为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人物,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李清照作为一个优秀的词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李清照词不仅集婉约派诸家之长,而且有超过诸家之处,从而可以肯定地说,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当之无愧的。

词是一种抒情性最强、最集中、最深透的艺术形式,婉约词作为词的正统和主流就更是如此。 ,婉约词与其他艺术形式乃至豪放词所抒的情又有区别。它以伤春伤别、男女相思为基本 内容,它的感情是细腻、抒情、感伤的。

李清照严格地遵循着婉约派的传统。 针对苏轼冲破婉约词的传统的现象,她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 她用诗谈国事、抒豪情。如她在《夏日绝句》一诗中就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情从一位女子口中说出,还是让人感到很惊叹的。

但在李清照的词中,她基本上写的是细腻、抒情、感伤的相思离别之情。从这一点上说,李清照作为一个典型的婉约派词人,这一点从她的词作风格就可以看出来。

,从婉约词独特的抒情性这一点来讲,李清照又有高于一般婉约派词人的地方。李清照词的抒情更为真挚纯洁。在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宋代词坛, 他们写女子以描绘外貌服饰和一般生活情态为主,对女子的心理、 情则往往缺乏深人细致的体验和描绘。

而李清照身为女性,她的词抒写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她是从自身的女性视角填词的。在她的词中,无限真情由笔底流出,真挚直率,自然流畅。

李清照《如梦令》解析

李清照生前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后人辑有《漱玉词》,其中真伪杂陈。当代著名词人黄墨谷先生对李清照的词作辨别真伪,辑成《李清照集校注》,收录李清照的词作45首。

楼主问题中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词作之一,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一共有两阙一首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另一首是情趣盎然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两阕《如梦令》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从表现内容上看,两首词都是反映词人南渡前的生活的,都从酒醉、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和青春的朴素感情,这是两词的共同之外。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李清照的词作语言通俗自然,善用口语与白描,在造意用辞方面却常有精警独到之处,表达更是显得含蓄、深刻,如前人所评“锤炼而不见痕迹”。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原词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是一首小令,字虽不多,但却含着无数曲折之意,自然流畅而又委婉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闺中女子惜花伤春的情怀,格调是淡中微带些忧愁,忧愁之中又含着几分闲雅,闲雅之外又有清新明快的感觉。

开篇“昨夜雨疏风骤”一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原委,点明了词人写作此词时的时令,拉开了一幕暮春时节的风雨图。

词中虽无交代时令的用语,但它的时令感却很清楚,从首句的“雨疏风骤”和后面所写“海棠”、“绿肥红瘦”之语,即可知此时正是暮春时节。因为这种时节的雨往往是大而稀疏,风则较急,而海棠花的飘谢也正在此时。

(海棠)

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共二十四候,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思就是能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

春分后的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海棠开了再过个把月便是夏初。李清照在《好事近》一词中也写到“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在《好事近》一词中,词人也因为海棠花的凋谢而流露出伤春惜春的情感。如果将《如梦令》和《好事近》所表达的情感做一个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如梦令》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正是暮春时节,所以当昨夜“雨疏风骤”之时,词人难免会愁肠百结。

“浓睡不消残酒”紧承上句,正是因为“雨疏风骤”,才让词人有了寒意,有了愁绪,而最好的驱寒消愁之物当数酒了。李清照是能饮酒的,在她的词中不止一次提到过“酒”字,如“香消酒未消”、“酒意诗情谁与共”、“断香残酒情怀恶”等。

而写作此词时的“昨夜雨疏风骤”,又怎能不让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作者有所担忧和感慨呢?于是饮酒便是自然的事了。可是杯酒下肚,就不胜酒力了,有了“浓睡不消残酒”的结果。亦或词人贪杯,多喝了一些,酒气上涌,让词人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

李清照南渡后,流寓吴中,曾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出现在词中的却是“三杯两盏淡酒”,这里的酒味显得那么淡,是酒淡吗?

显然不是,酒性依然是烈的,只是作者在经历了南渡、丈夫赵明诚的病逝、金石丢失、颠沛流离、老年孤独等一连串打击后,心愁太多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从词人南渡前后出现在词中的“酒”来看,“浓睡不消残酒”时的蜡烛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痛,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轻女子惜花伤春的闲雅之愁,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清晨醒来,词人酒气未消,还是一副慵懒的样子,但她却仍记挂着窗外的海棠,一夜风吹雨打后海棠会怎样呢?

从这里可见,虽然词人昨晚因不胜酒力而醉卧,风雨中的海棠却在梦魂中牵绕着她,可见她睡得并不踏实,所以醒来后顾不得残酒未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问“卷帘人”。“卷帘人”指的是李清照的侍女。

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一句淡淡的“海棠依旧”。问是“试问”,这是关心的问,也是真挚而又焦急的问,更是期待的问。尤其是“试”字,更委婉而又逼真地揭示了词人忐忑的心情一方面猜测一夜雨打风吹后海棠花极有可能会飘零在地,但另一方面又有所希冀。

“卷帘人”的回答却是淡漠的、很随意的,“却道”二字一方面写出卷帘人的心不在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词人对答语的不满意。粗心的“卷帘人”没能理解女主人的这种惜花伤春的心情。

所以只是一句漫不经心的答语“海棠依旧”。这一问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两个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一个是感情丰富细腻,一个则是漫不经心,二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与她们的身份、处境和艺术修养不无关系。

“卷帘人”的侍女身份决定着她所关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对于风雨后海棠的细微变化,她并未太过留心,也不可能去进行细腻的感受,所以她的答语也是很自然的,这也愈加突出了女词人爱花惜花的细腻情怀,可以说“卷帘人”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衬托作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为对答语的不满意,所以词人才说出“知否?知否?”的反问,“知否”二字叠用。一来是《如梦令》词作的格律要求,二来也能看出词人的情急之态,反问中也含有一种嗔怪和纠正的意味。

虽说是情急,但作者语气却又极温婉,显示出女词人的教养和温文厚道的大家闺秀性格。因为词人最大的揣测就是海棠花是否凋零,海棠花是娇弱的,娇弱的花儿怎堪这番雨打风吹?所以“海棠依旧”又怎么可能?它应当是“绿肥红瘦”。

这里面凝聚着词人往日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试问”虽是明知故问,但也透露出她的一种希冀和期待,在得到不符合实际的回答后,她不得不托出真相。“应是”包含着词人纠正“卷帘人”回答的语气。

“绿肥红瘦”就是绿叶茂盛、红花凋零。这里作者以“绿”“红”两种颜色指代绿叶和红花,给人以视觉上的色彩感;而“肥”“瘦”二字通常是用来形容人和动物的,可词人却用来形容绿叶和红花经过风吹雨打后的情况,形象生动而有人情味,达到了一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效果。

因为绿叶经过雨水的滋润,势必会更加鲜泽,所以也就显得茂盛肥厚,而娇弱的花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后,反而会凋零,因而也就像人一样显得消瘦憔悴了。

可以说,“绿肥红瘦”四字用在此处极为精省独到,它寄托着词人无限的叹惋和难以言表的感情,表现出李清照细腻的审美体验和精妙的审美传达。

(李清照三十一岁肖像)

李清照《如梦令》语言浅显易懂,清新婉丽,甚至以口语化的形式入词,却又极尽传神之妙。全词共33字,却写得很有层次感。对话形式的巧妙运用,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心情

惜花伤春虽是常见题材,但词人却写得相当雅致。全词尽管无一字提到惜花伤春,但这种淡淡的感伤情怀却贯穿始终。

尤其是对词中人物塑造的成功,可以说是这首词的又一大亮点,词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女词人和“卷帘人”,二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生动地反映了她们不同的身份、心态和审美感知能力。

词作展现的是日常的生活画面,透过词作,我们可以看到词人的生活和情感。所以所这首短短的小令,描写得相当成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