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成者什么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和李斯一起,同为荀子的学生,为人口吃,不能说道而善于著书,著有《韩非子》一书。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关于“发愤著书”的这段话,一连举了七件事来证明他的论点,“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也在其中,这说明司马迁也认为《说难》、《孤愤》是韩非的代表作,至少是《韩非子》中的两篇重要著作。
韩非代表法家的顶峰,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1.法家集大成者
在韩非以前,法家已经有三派,各有自己的思想路线。
一派以慎到为首。慎到与孟子,他主张“势”为政治最重要的因素,着重讲究保持和运用国君的权势地位,认为势是凭借权位,有重权高位便能治天下,用不着等待贤智。
另一派以申不害(死于公元前337 年)为首,申不害强调“术”是最重要的因素,着重讲究对官吏的选拔任用,监督考核,奖赏处罚及驾驭的方法手段。
再一派以商鞅(死于公元前338 年)为首,最重视“法”。主张君主制定法令,全国臣民均需遵守,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君主一人所说出的话是最高贵的话,说出来就成为令,所要做的事是最适当的事,定出来就成为法。
韩非认为,这三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提倡的“以法为本”思想体系,是法、术、势的结合。克服了各家片面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法”为核心的完整系统的法治理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主张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
,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
他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并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政权才能巩固。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但不能用“德”来感化,而是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能使民众的恶得到禁止。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之后各朝各代采用“外儒内法”也是韩非理论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