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杂志(在《nature》上发文章有多厉害)
在高校做人才工作,nature见了一些,也和nature有过合作。前几年,很多大学都见不到一篇nature,对nature很看重,发一篇10万属于很正常的价码。这几年,海外人才回来的多了,不少在还在发表nature文章的人回来与国内同行共事,大家逐渐发现,nature和science也并不能代表一切。
,nature这类杂志有学术论文、综述、评论等栏目。这些年,有些华人习惯发评论,也是有倾向性的,反映中国弊病比如环境问题,民族问题,科研体制等问题的文章往往很受欢迎,说实话,我们非常不喜欢这样的人。我们下面仅讨论学术论文。
nature非常侧重于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发现不是发明,要的是一个现象,而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它代表的是前沿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最前线。,这其中的成果,往往不是依赖某一个人,更多的是靠实验平台。科学家负责设计实验,但能不能做出来,精度和可信度如何主要看仪器设备和运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海外人才在国外能发nature,回国后很难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验设备条件不够,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不高都制约了前沿科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nature和science这类杂志追求可信度,比如用某某仪器做出来的结果它能接受,一些自制的仪器做出来的它就不接受。,一些知名科学家团队做的可信度高,不知名科学家往往在审稿换届就被pass了。而且,国外同样有学术圈子,有审稿人认识你认同你,接受的机会就更大。所以说,如果能现在巨人肩膀上,在一个世界级的团队,世界级的实验室工作,发nature并不是件很难的事。难的是在国内这样重工程轻理论,实验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发表nature。我认为,如果一个高校不给予人才好的实验条件和团队支持,只是要求人才发nature那纯属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