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以手、足、口咽部出现疱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典 型病例以口腔炎症表现,如口痛、拒食、流涎,口腔内出现疱疹,继而形成溃疡,手 足亦出现疱疹,可伴见低热或高热、咽红等症状为临床特征。本病多数病程较短,约1周 左右,病情较轻。重证病例可出现咳嗽、咯血、心悸、神昏、抽搐等变证。本病一年四季 均可发病,在夏、秋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1~5岁小儿发病率较高。
中医文献中无手足口病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学中 “斑疹” “口疮” 等 范畴。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手足口病发病的外因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为湿热疫毒。内因为小儿素体肺脾不足, 内蕴湿热。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湿疫内侵。
2. 常证病机 手足口病邪毒为湿热疫毒,自口鼻而入,犯肺,肺卫失宣,而见 发热、流涕、微咳等肺卫表证; 疫毒在肺卫不解,入于中焦,或直中脾胃,影响脾胃运化 功能而见吐、泻等症; 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脾湿不运,与湿热疫毒相合,郁于肌 腠,发于口、手、足等部位,热郁为疹,毒透为疱,湿溢为疱液,故临床在口、手、足等 部位发生皮疹,渐变成疱,并引发口痛、流涎、拒食、烦躁、手足痒痛等症。湿热疫毒随 疱疹外透,正气渐复,疱疹干缩,但疫毒已伤津液,故见肺脾不足之阴伤证候。
3.变证病机 如正气不足,湿热疫毒炽盛化火,则毒邪直入营血,内陷心肝,引发 肝风内动,出现抽搐、惊厥、神昏、心悸等变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口痛、拒食、流涎。常有低热或高热,也有部分患者不发热。伴见流 涕、咳嗽、咽红、咽痛等症状。1~2天口腔内散见小疱疹,很快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 点,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颚处为多,亦可波及软颚、咽部; 手足跖掌及面、臀部先起红色 斑丘疹,然后变成疱疹。疱成圆形或椭圆形,较水痘小,质较硬。疱周色红而痛痒; 疱疹 数目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个,躯干部较少见。病情持续1周左右,疱疹结痂,或干缩而 愈,不留瘢痕及色素沉着。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病史 夏秋季节流行病史或接触史。
2.症状体征 手足口部位疱疹,绕以红晕,痒痛,流涎,拒食,烦躁等。
3.实验室检查 取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以确诊; 也可在恢复期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 测定。
二、鉴别诊断
1. 水痘 水痘的疱疹较手足口病之疱疹略大且软,数量亦多。并且水痘好发于躯干 部位,而手足口病则多发于口腔及手足跖掌等部位,两者有明显不同。
2.脓疱疮 脓疱疮为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表皮化脓性皮肤病, 多见于口周皮肤及四肢,少见于口腔黏膜,其疱疹皮薄而大,易破,内含脓液,疱破后露 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周围淋巴结肿大,这些均与手足口部不同。临床较易区别。
【辨证诊治】
一、辨证要点
1.轻证 病程短,疱疹仅限于手足掌心及口腔部位,疹色红润,稀疏散在,根盘红 晕不著,疱液清亮,全身症状轻微。
2.重证 病程长,疱疹除手、足、掌心及口腔部位以外,还可累及四肢、臀部等部 位,疹色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较著,全身症状重,甚或出现邪毒内 陷、邪毒犯心等证候。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清疫解毒。
2.具体治法 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重证宜分清湿重、热重。偏湿盛者, 治以利湿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 偏热重者,则以寒凉清热解毒之品为主。若出现邪毒 内陷或邪毒犯心者,又当配伍镇痉开窍、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三、分证论治
1. 疫犯肺脾
证候表现 口痛,拒食,流涎,手足起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痒痛欲抓,烦躁不安, 或发热或不发热,流涕,微咳,咽红,尿黄,便干。舌红,苔白滑或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湿热疫毒之邪与脾湿相合,郁而化火,上壅脾窍,故口痛起疱,拒食流 涎; 疫毒蕴于肌腠,外发肌表而为疹,湿毒外透而为疱,湿热毒邪齐聚疱周而痒痛; 湿热 郁于肺卫而见发热,流涕,咳嗽; 热毒内盛而见尿黄,便干; 热毒扰心而烦躁不安; 舌 红,薄黄,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则 宣肺理脾,清疫解毒。
方剂 荆翘散 (验方) 加味。
方解 方中荆芥、连翘疏风达邪; 牛蒡子、蝉蜕、薄荷解表透疹; 防风、白蒺藜祛风 止痒。
加减 本病为湿热疫毒致病,故常加木通、六一散清热利湿; 如发热较高者,加柴 胡、生石膏解郁清热; 疱疹痒痛甚者,加苦参、防风以祛风燥湿止痒; 大便干结者,加大 黄、玄明粉以通便下火。
2. 湿热蒸盛
证候表现 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 疱疹,痛痒剧烈,甚或拒食。疱疹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 浊。舌质红绛,苔黄厚或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为手足口病重证,湿热疫毒侵犯肺脾,发于肌肤,偏于湿重者低热起 伏,口苦而黏,皮肤疱疹较重,疱液混浊,瘙痒不适; 偏于热重者高热持续,口渴引饮, 口腔疱疹较重,疼痛流涎。若失于调治或感邪过重,可出现邪毒内陷或邪毒犯心变证。
治则 祛热化湿,清疫解毒。
方剂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加减。
方解 方中黄芩、连翘、薄荷清热解毒; 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湿; 滑石、茵 陈、木通清热利湿; 射干利咽解毒; 川贝化痰止咳。
加减 高热加柴胡、生石膏解郁清热; 皮疹密布加紫草、野菊花解毒透疹; 大便泄泻 加葛根、生苡仁、泽泻清热利湿,升阳止泻; 恶心呕吐加苏梗、姜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双黄连口服液 清热解毒。每支10mL,每次5~20mL,每日3~4次。适用于本 病的早、中期。
(2) 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每支10mL,每次5~20mL,每日3~4次。适用于 本病的早、中期。
(3) 板蓝根冲剂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每袋5g,每次2.5~10g冲服,每日3~4 次。适用于本病的早期。
(4) 万应丸 清热解毒,每次5粒,每日2次,适用于疱疹期。
2. 外治法
(1) 石柏粉 将煅石膏、黄柏、蛤壳粉、白芷、黄丹,共研细末,油调,外敷。用于 疱疹多而痛痒甚者。
(2) 珠黄散或双料喉风散 吹于溃疡面上,清热解毒,每日1次。
(3) 立效散 黄连、细辛、玄明粉,共研细末。每次取少量药粉,点于溃疡面上。每 日1~2次。
(4) 手口皮肤疱疹破溃后,可涂1%龙胆紫药水。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注意饮食结构及卫生习惯,避免因饮食不节,而导致脾胃积滞,内蕴湿热,造成 本病发生的内在环境。
3.在夏秋流行季节,可服用板蓝根冲剂,每次1/2~1袋,每日1~2次,以预防之。
二、调护
1.患疱疹期间,应注意休息,尽量少外出,减少再感染的机会。
2. 在患疱疹期间,应避免搔抓,以防皮肤感染。
3. 以流食、半流食、多营养饮食为主,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烫,应忌食甜、 咸、辛、辣之品,禁食肥甘厚味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