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的形成(河流上的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了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中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漫滩、沙洲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其中沙洲是河流地貌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如下图
▲武汉的天兴洲
▲九江的单家洲
河流的流水作用总是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方式进行,当河流水量增加或流速加大,流水能力作用加强,进行侵蚀,反之流水作用减弱,便发生堆积。河流的流水作用还与水流结构有关,河流水流呈螺旋状运动,形成环流和漩涡流。下图
在弯弯曲曲的河流中,河水从凸岸流向凹岸的表层流与从凹岸流向凸岸的底层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型向前移动的水流,由于流速随水深增大而减小,根据离心力F=mv2/r,离心力也随水深增大而减弱。
在河流转弯处,河水一般以单向环流为主,(上图)河水表层流速大,离心力较大,表层水流侵蚀加强,随着水深流速变慢,河水底层把物质带上来,在一侧堆积。
在平直的河道中,洪水时,河床中部的水量比靠近两岸的增加要快一些,河流横向水面呈上凸形,表层水流从河床中部流向两岸构成两个横向环流系统,(上图)河流会侵蚀两岸,堆积在中部。
根据河流形成的沙洲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椭园型,竹叶型,镰刀形。(上图)
镰刀型一般发生在河流转弯处,洲体向河道凸岸弯曲, 洲头略钝和洲尾削尖, 似如镰刀或月牙。水流作用主要是上图中的单向环流,由于上下流速变化很大,遇河流弯曲时,表层流侵蚀河岸,物质脱落后,被底层流搬运到一侧堆集。形成沙洲体。如武汉的天兴洲,
竹叶型发生在平直河道中,洲体边线光滑, 洲头钝状短粗, 洲尾削尖延长, 与竹叶相似。水流作用主要是上图中底部汇合型双向环流,中间堆集,两岸侵蚀,形成的沙洲呈对称性,居在河流中间。如武汉的白沙洲。
而椭园型沙洲有河道中分布较多,它可看作沙洲发育的早期形态,不同河流的椭圆形沙洲表面植被覆盖度差异较大,这与沙洲成形的时间长短有关。
上图是马鞍山小黄洲附近的沙洲,呈现出明显的洲头钝、下尖形态,它的形成经历了河流的季节变化和河流的年际变化 ,就年际变化而言,大水年洲头冲刷,洲尾淤积,中小水年则洲头淤积,洲尾冲刷,对河流的季节变化来说,夏季多冲刷洲头,洲尾淤积,冬季洲头淤积,洲尾冲刷,就时间长短而言,径流量大的时候时间少,洲头淤积时间长,久而久之,沙洲淤积成钝形,而洲尾时间冲刷时间长,形成尖形。
椭圆形沙洲主要是沙洲早期形态,沙洲的形成依赖于汛期来沙,高水位时淹没在水下,部分泥沙落淤使得洲体逐渐变大,非汛期露出水面,洲头和洲尾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水流冲刷,由于推移质在洲头浅水区的淤积,总体来说,整个沙洲将向上游方向发育。
竹叶形沙洲一般是沙洲稳定形态,河道外形较稳定,沙洲洲面植被覆盖较好,沙洲的发育依赖于推移质,在洲头淤积和汛期高水位时洲面植被拦截部分泥沙,洲头多淤积大量粗沙,洲尾持续冲刷削尖,由于植被的固定作用和源源不断的上游来沙在洲头淤积,整个沙洲将向上游方向发育。
▲武汉白沙洲
镰刀形沙洲处在河湾内,一般是沙洲稳定形态,河道外形不仅塑造沙洲弯曲的形状,还限制着沙洲平面形态的发育。沙洲洲面植被覆盖较好,沙洲的发育依赖于洲头淤积和河势变化。
沙洲是河流中的泥沙长时间淤积产物,它的发育必然符合一定的水动力学和泥沙运动规律,对于河流径流量比较小的河流,河道比较窄,水流动力性较差,沙洲空间发育不足,形成的沙洲较少,多是河漫滩。例如黄河河道里沙洲就很少,长江、亚马逊河流量大,河道稳定,河流下游多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