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毁童年”吗?
一直以来,高尔基的《童年》都是非常受推崇的小学生课外读物之一。比如武汉,就将这本书确定为小学中年级推荐书目之一,也就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一般是9岁或者10岁。
这本书作者是高尔基,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加上他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童年》讲述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这本书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只有12.8万字,,却并不容易读。窃以为这本书不太适合10岁左右的孩子读,因为有一定的阅读苦难,而且部分内容貌似不太适合理解力和判断力太低的孩子。
1 俄式人名多如牛毛
高尔基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人名的特点。
其一是人的名字长,比如高尔基的继父叫叶甫盖尼瓦西里耶维奇马克西莫夫,外婆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酒馆的胖女人叫彼得罗夫娜,家里的保姆叫耶夫格尼娅等等。
其二是一个人有多个名字,比如小说的主人公,有时候称阿廖沙,有时候称阿历克塞,有时候又是马克辛维奇,有时候又是彼什可夫,别佳科夫;特别是阿历克塞的外祖父,叫瓦西里卡什林,有的时候叫华西里华西里奇,有时候叫华西里华西里耶夫,有时候又叫华西里华西里耶维奇;阿列克塞的妈妈叫瓦西莉亚,又叫瓦拉瓦拉。
其三,同一个名字多个人使用,最典型的就是萨沙。阿里克赛的两个舅舅家的孩子都叫萨沙,有的时候分不清,只好说一个是米哈伊尔舅舅家的萨沙,另一个是雅科夫舅舅家的萨沙。这两个萨沙大概十岁左右。后来,高尔基的母亲再婚,生了一个孩子也叫萨沙。所以有的时候小读者会感到困惑,因为一会儿萨沙在上小学,一会儿萨沙又是一个吃奶的孩子,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本身是俄罗斯特殊的人名文化,我们不了解,无可厚非,或许是因为笔者所看的翻译版本问题,有些人名翻译不一致。
就是大人看的时候,或许都会有困惑,何况十岁的孩子呢?无怪乎,很多孩子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俄式人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附上一张表,以便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更好理解。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连这个困难都克服不了,将来怎么读更加复杂的小说呢,所以就当这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吧。
2 战斗民族的亲情冷酷如铁
阿历克塞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娘家,而娘家的兄弟们并不欢迎他们娘俩,在他们回来之前,他们家本身的亲情关系糟糕到了冰点。
在阿历克塞的印象中,“外祖父家充满了仇恨”,“离奇而又黑暗的生活充斥着太多的残酷”。
当初阿历克塞的母亲因擅自结婚被扣下了嫁妆,两个舅舅本来就闹着分家,打来斗去的,阿历克塞母子一回来,他们更是担心原本可以瓜分的那笔嫁妆将花落他家。
,他们还为谁继承外祖父的染坊争吵打斗不休,谁在城里开染坊,谁在河对岸开,处处都是导火索,随时都可以开战。
两个舅舅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除了彼此打斗之外,还打老婆,舅妈娜塔莉亚怀着孕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舅妈死了之后,舅舅又结婚了,继母把舅舅的儿子萨沙赶出了家门。
两个舅舅还联手欺负家里的学徒茨冈,还设计陷害死了茨冈。
在外祖父家,丈夫打妻子和儿女是家常便饭。
外祖父经常打外祖母和母亲。有一次,复活节,外祖父打外祖母,打得外祖母差点死过去,一连五天五夜没吃没喝,她幸好命大没死。
外祖父打孩子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把阿历克塞打得非常严重,卧床休息了很久才好。
阿历克塞的母亲再婚后,阿历克塞的继父叶甫盖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没有出息,不赚什么钱不说,还在外面风流。
有一次,阿历克塞的母亲为了阻止他出去拈花惹草,二人打了起来,他竟然疯狂地用脚踢阿历克塞的母亲。
阿历克塞抄起桌子上的面包刀没命地刺向继父的后腰,母亲一把把继父推开,阿历克塞还是将继父的衣服划破了,继父赶紧跑了。
这时,阿历克塞狂叫着“我要杀了他,然后自杀!”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彪悍果然不是传说,一家人整天打打杀杀,天天上演全武行好不热闹。
后来,继父被解雇了,人也失踪了,母亲带着小弟弟搬回外祖父家,然后母亲就自杀了,外祖父破产了,阿历克塞一个人流落街头。
,在这黑暗如铁的冷酷家庭中,有一抹温暖的橘色,那就是高尔基所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外祖母,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外祖母仿佛是整个家庭的定海神针,有着大地一般宽广的心胸。
正如高尔基所说:
旧俄罗斯沉重、肮脏、令人窒息,开始俄罗斯人却勇敢地闯了过来,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共同生长在这片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上。
3 大大小小恶作剧层不出穷
因为生活的贫困,俄罗斯人似乎喜欢与忧伤相伴,又爱随时随地去寻找乐子,力求遗忘这忧伤。
阿历克塞的两个舅舅老是欺负家里的工人——格里高利,他们针对他的恶作剧至少每天一次。
有时是用火把他的剪子烧烫,有时是在他的椅子上安一个头朝上的钉子,或者把几种颜色不同的布料放在他的手边,等缝成不同颜色的布匹时,格里高利就会遭到外祖父的痛骂。
有一次,有人用红色颜料涂满格里高利的脸,而这种颜料又不容易洗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格里高利就顶着一张又好笑又可怕的红脸。
还有一次,米哈伊尔舅舅让雅科夫舅舅家的萨沙将格里高利的顶针放在蜡烛上烧红,然后放在格里高利手边。
谁知,外祖父过来了。他想来帮忙,就不慌不忙地拿起那个顶针。很快,外祖父就一边蹦跶,一边吼着“谁干的,你们这群混蛋!”
跟着什么人,就学什么样。阿历克塞亲眼目睹了家中不断上演的恶作剧,也学会了。比如,阿历克塞不喜欢继父和他的母亲,就在他们坐的椅子上涂胶水。
家里恶作剧不断,家庭之外更是如此,阿历克塞因为是外来的小孩,整条街上的孩子都来打他,常常把他打得伤痕累累。
阿历克塞和其他孩子一样调皮,他们去做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狗去咬鸡,虐待猫,追打犹太人的鸡,凌辱喝醉的乞丐和傻子伊高沙,向他们的身上扔石头……
有一次,酒馆的胖女人和阿历克塞的外祖父外祖母吵架。阿历克塞气坏了,据他观察,邻居们互相报复的方式主要有切掉仇家猫的尾巴,毒死对方的狗,打死他家的鸡,把没有灌进对方的腌菜桶里,把人家家的格瓦斯桶里的酒倒掉。这些给了他报复胖女人的灵感。
于是,阿历克塞有了一个报复胖女人的好主意。那天胖女人下了地窖,他趁机把地窖的盖子盖上,然后把钥匙扔到房顶……
无休止的恶作剧之余,阿历克塞好容易有机会去读书。,他并不喜欢上学,觉得无聊。阿历克塞烦透了,要不是怕母亲伤心,他也想像萨沙那样逃学。
不过,阿历克塞很喜欢读书,书籍仿佛是能够慰藉他幼小心灵的妙药。为了买书,他还偷过家里的钱!
高尔基的童年并不美好,他认为,自己写下了真实的生活,就像蜂房一样,其中有蜂蜜,也有肮脏的东西。
同样,高尔基这本《童年》也是如此,他的生花妙笔让俄罗斯底层社会如描似画,这本书的内容,尤其是冷酷的亲情和他们对恶作剧的迷恋,似乎不太适合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或许应该等他们再大一点再看比较好吧!
2016年,在我阅读的长篇小说中,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震撼。尽管高尔基在扉页上题记献给我的儿子,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本不适合童年阅读的书。在阅读的时候,我惊讶,愤怒,同情,仇恨,情绪一直是犹如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只一样,但始终无法保持平静。合上书本,心头也落下了一片阴影。
直到一个小学教师提出来,此书阅读30多页就读不下去的时候,我才感觉很有必要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我毫不怀疑这是一部名著,毫不怀疑高尔基所写的内容真实性,但这一部作品中暴力、血腥、仇恨、丑陋是非常不适合孩子们---尤其是小学生们---阅读的。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写的是高尔基童年的苦难经历,真实的,极富有感染力。高尔基的童年,基本过着寄人篱下的、饱受歧视的生活,犹如林黛玉进了大观园一样。但从血缘上说,高尔基可比林黛玉的血统高贵多了,毕竟,他生活的环境是他的外公家里,是他的母亲带他走进这个他很不喜欢的家里的。如果没有他的外婆,那个慈祥、善良的、虔诚的信徒的外婆的话,他的童年恐怕是一本血泪史了。
脾气暴躁的外公,是个极端专制的人。外公虽然是底层奋斗出来的人,但他成了小业主之后,就换做了一副嘴脸,不仅对长工们变本加厉,而且对家人也是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俨然一个黑帮老大的做派。高尔基亲眼目睹,外公无数次殴打他的外婆。而他的两个舅舅,一直对他的母亲的财产虎视眈眈,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世间一切的丑恶似乎都在这个家族里上演。而他的母亲,因为婚姻的不幸,根本无暇照顾高尔基,对高尔基也极端冷酷和不公平。小说到最高潮部分,恐怕就是外公在殴打他母亲那段了,母亲跪着,外公用脚踹母亲的胸脯,高尔基怒不可遏,抄起刀子就冲外公的后腰刺过去了,如不是他的母亲眼疾手快,恐怕悲剧就发生了。尽管如此,外公的制服还是被刺了一个大口子,伤了一些皮肉。而此时,高尔基大约十岁吧!
这本书从头至尾,几乎是除了暴力还是暴力。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黑暗的,屈辱的,饱受欺凌的、,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所以,那位小学教师读不下去是很正常的,我想高尔基在回忆这一切的时候,恐怕也是情绪波动的厉害,内心也充满挣扎和矛盾。
的确,高尔基在书中表达了这个意思,他说“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样沉重的丑事,我时时问自己值得讲这些吗?每一次我都重新怀着信心回答自己值得;因为这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丑恶的真实,它直到今天还没有消灭。这是一种要想从人的记忆、从灵魂、从我们一切沉重的可耻的生活中连根儿拔掉,就必须从根儿了解的真实。促使我描写这些丑事的,还有一个更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事令人作呕,虽然它们窒息我们,把无数美好的灵魂压扁,----而俄罗斯人的灵魂仍然是那样健康,年轻,足以克服而且一定能克服它们。”
我非常相信高尔基高尚的动机,并怀有崇高的使命,这些自白,基本上就是高尔基写它们的理由。但这些高深的话语,小学生恐怕是不能理解的,而且从书中也读不出这些意义的。相反的,它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一个小学生而言,那些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善良的、阳光的东西如果在书中埋藏的太深的话,他可能就会吸收那些丑恶的、糟粕的东西。
我们一直阻挡血腥的、暴力的内容渗透进少儿读物中,为孩子们提供清洁的健康的精神食粮,《童年》中恰恰有大量这样的东西。而且,高尔基的《童年》,本来就不是什么少儿读物。
我需要重申的是,这是一本名著,但它不适合小学生阅读。至少,适合初中以上的少年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