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仗义每从屠狗
,纠正一下,这幅对联应该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个联句出自明朝“闽中十大才子之首”——曹学佺之手。
曹学栓是何人?
在历史上,曹学栓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官员、著名诗人。曹学栓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父亲卖饼为生,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而曹学栓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22岁那年一举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曹学佺一生曾在南京、四川、广西、陕西等多个地区为官。他虽然仕途不顺,多次遭到弹劾、贬职,不得不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曹学栓为人清廉正直,刚正不阿,是个百年一遇的好官。
根据历史记载,曹学栓在四川担任右参政时,适逢灾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曹学栓见状,上奏天子,下设粥厂。在他的争取下,朝廷终于批下300万两赈济款。而且,曹学栓不同于以往借灾发国难财的贪官们,他将所有的赈济款用于赈济灾民,蜀地的百姓们也对他十分爱戴。
除此之外,曹学栓对那些官吏权贵们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的行径更是嫉恶如仇。,在他统辖的地区内,他严厉打压这种行为,当地百姓也因曹学栓的这一政策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都从心里拥戴这样一位清官。
直到隆武年间,清军攻陷了明王朝统治的一丝防线,国破已成定局,曹学栓为了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自缢而亡。
他在死前还留下了一则遗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这幅遗联成了曹学栓一生精忠报国,坚贞不屈的写照。而他本人也名垂青史,永远被人民铭记。
名联的创作背景
在曹学栓逝世之后,后人曾针对他的一生作为和贡献,为他做了如下藏书万卷,著书千卷,治一方,遗名联,谱逗腔。
这样的一句后人的追评,概括了曹学栓多才多艺、成就斐然的一生。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正是曹学栓生平写下的最为人称道的一则名联。
根据史书记载,这幅对联是天启二年,曹学佺在广西桂林担任右参议时写下的。
在曹学栓统辖期间,桂林地区有不少跋扈的奴才,他们自诩背后有皇亲国戚撑腰,常以放纵恶犬,咬伤百姓为乐。一日,一恶犬在街头咬住一位秀才不放。此时,一个屠夫经过,眼见秀才要有性命之忧,便拔刀相助,杀了恶犬,救下秀才,他也得罪了那群奴才们。屠夫和秀才马上被送了官。
曹学栓时任桂林地区的父母官,负责审理此案,他对桂林地区这些狗仗人势的奴仆们早有耳闻,也想趁机给那些权贵们一个下马威。
于是,双方对簿公堂。曹学栓在问明缘由之后,最终判屠夫无罪。谁知那群奴仆不依不饶,暗中收买秀才。秀才在威逼利诱之下,最终翻供,反咬屠夫蓄意杀狗。
曹学栓听到秀才翻供,显然是狗咬吕洞宾,登时怒发冲冠,斥责秀才颠倒黑白,恩将仇报。在曹学栓的威慑下,秀才承认了自己做了假口供。屠夫最终被判无罪,而秀才则被重判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
即便如此,曹学栓依然心中不忿,觉得秀才枉为一个读书人,有违君子之德,于是便提笔写下了这句流传千古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名联的含义及其映射的社会现实
在这对名联中,曹学栓引用的“屠狗辈”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写道“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高渐离,战国时期燕国狗屠,善击筑,是著名刺客——荆轲的好友。六国灭亡后,秦王让高渐离进宫,请他击筑。当时荆轲刺秦王的计策已经败露,秦王知道高渐离是荆轲好友。为了防止他复仇,秦王命人弄瞎了高渐离的双眼。高渐离早有计策,他在所奏的筑里灌铅,趁秦王听得入迷,用筑向他砸去。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反而被秦王杀害。
除此之外,《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还记载了另一个狗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在楚汉相争之际,樊哙作是刘邦手下最为勇猛得力的一员干将。比较经典的一个历史桥段是,樊哙在项羽所设下的鸿门宴中面斥项羽,勇敢地为为刘邦解围,让刘邦在九死一生的境地中逃离虎口。
无论是高渐离还是樊哙,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平民百姓。狗屠这个职业,放到现在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杀猪匠。,时势造英雄,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侠肝义胆却让凡人望尘莫及。
在曹学栓的名联中,“仗义屠狗辈”对应的是“负心读书人”。这幅名联虽说在现实意义中不够严谨,的确也映射了历史上那些忘恩负义、枉读诗书的负心之人。
西汉时期,著名的才子司马相如。他的妻子卓文君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以身相许,同他私奔。,不久之后,他又钦慕于汉室公主,冷落糟糠之妻。虽后有文君与之相决绝,挽回了丈夫的心,司马相如在本质上还是难逃始乱终弃之嫌。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如果提起他那首被无数痴男怨女吟诵的“曾今沧海难为水”,大家都无人不晓,更加难以想象他是一个负心汉。现实中,元稹的确成为了唐朝才子中的渣男之最。
贞元十八年,名门千金,韦家嫡女——韦丛下嫁寒门士子元稹。当时元稹家贫,尚无功名,韦丛并不计较,她一心一意侍奉丈夫,见元稹少衣裳,她为丈夫日夜缝制;丈夫爱喝酒,她不惜以金簪换酒钱。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预言并没有在这对夫妻身上实现。
她的妻子持家照料元稹七年,直到丈夫功成名就,她却因操劳过度而溘然长逝。元稹悲痛不已,在诗中表示要为妻终生不娶。
结果不到两年,元稹便另结新欢,正所谓“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另娶之后的元稹没有就此收心,反而与唐朝名妓薛涛纠缠不清。“负心多是读书人”用在司马相如、元稹这些人身上再恰当不过。
曹学栓除了是一个正义清廉的好官,更是一个胸怀丘壑的学之大儒。在他的心目中,这个社会中,一个人的品质德行,不与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和身份相挂钩。
在尚书尚德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过度抬高读书人的地位和德行,反而对一些看似粗鄙的底层人士心存偏见。而在真实的社会当中,一些情况下往往恰恰相反。那些看上去道貌岸然的君子常常在威逼利诱之下,权衡利弊之后向非正义的行径妥协。反而不如那些五大三粗、不拘小节的“屠狗之辈”重情重义。
,曹学佺的这副对联看上去是在肯定屠狗之辈的侠义行径,贬低读书人的忘恩负义。事实上,这也只是作者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因一腔愤慨而做出的一种不合理性的感叹。,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是告诫后世之人不要以貌取人,而是透过现象看清一个人真实的品质德行。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