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论语》中的“德不孤,必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司马牛不知因为什么事触发了他的伤感,哀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听见了,就安慰他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论语·颜渊》12·5)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只记载说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多言而躁”,然后从《论语》中摘录了司马牛问仁、问君子两章(《论语·颜渊》第3、4章),没有再多的记载。
有人说,这个司马牛就是宋国的司马桓魋的弟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第23章记载了这句话。
据说,桓魋姓向名魋,因为是宋桓公的后代,又称桓魋。后来,桓魋“犯上作乱”,被迫逃离宋国。桓魋有个弟弟司马牛,后来逃到鲁国,死在鲁国都城城门之外。《左传》(哀公十四年)是这么记载的。但《左传》没说他是孔子的弟子。
但也有人认为,比如杨伯峻,孔子弟子司马牛应该不是桓魋的弟弟,因为连《史记》都没有采纳《左传》的记载;二是说《论语》中的司马牛就是桓魋的弟弟之说,始自孔安国,但这一说法也是漏洞百出,不足信。
还是不管这些吧。
子夏开导司马牛说,有没有兄弟那是命里的事,,老话说的好“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只要做到这样,天下人都是你的兄弟,你还用担心没有兄弟吗?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则四海之内皆兄弟,正是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最好注解。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4·25)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独的,也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你并肩一起。
孔子的这个意思,与《论语》开篇“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即只要你有德行,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唐朝的诗人王勃用诗的形式表达了这一思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庸》中的“柔远人,怀诸侯”的“怀柔”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历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最深层的来源,亦当来于此。
生活小妙招
- 八宝茶哪个牌子正宗 八宝茶女人喝了有什么好处
- 生抽可以直接吃吗 生抽可以凉拌菜吃吗
- 唐装品牌如何选择 哪些品牌值得
- 如何找到适合的高品质清爽背景图
- 贵妃芒熟了是什么颜色 贵妃芒熟了是什么样
- 有氧运动好吗 有氧运动有哪些
- 吃不完的三明治怎么保存 三明治能保存多久
- MPAcc分数线是多少 如何准备达到分数线要求
- 土豆泥隔夜还能吃吗 隔夜土豆泥的危害
- 台湾姐妹花的独特魅力与成长故事:你了解多少
- 五月份能钓草鱼吗?五月份钓草鱼用什么饵料?
- 雪媚娘的皮要蒸多久 雪媚娘的皮为什么蒸出来很
- 柠檬怎么清洗外皮 柠檬怎么清洗才干净
- 咸鱼干怎么去掉咸味 家常咸鱼干的腌制方法
- 柚子为什么会裂口 3个原因导致
- 1000块钱的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