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简介(陈寅恪为何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鸿
陈氏兄妹合影。左起陈康晦、陈隆恪、陈新午、陈方恪、陈寅恪
1923年,身在德国的陈寅恪,给国内的妹妹写过一封长信,论及自己的治学志向,付以买书的重托。
他说“我今学藏文甚有兴趣,因藏文与中文,系同一系文字。如梵文之与希腊、拉丁及英、俄、德、法等之同属一系。……我所注意者有二一历史(唐史西夏),西藏即吐蕃,藏文之关系不待言。一佛教,大乘经典,印度极少,新疆出土者亦零碎。……又蒙古满洲回文书,我皆欲得。可寄此函至北京,如北京有满蒙回藏文书,价廉者,请大哥五哥代我收购,久后恐益难得矣。”
这封书信,被当时主持《学衡》杂志的吴宓得知,以《与妹书》为题刊载。
早在1919年,陈寅恪与吴宓在哈佛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吴对陈的博学多识极为倾倒,曾写信给国内友人说“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这封长信,更加印证了吴宓的说法。
陈宝箴领诸孙及重孙合影于江西南昌(1899年)。
左起陈方恪、陈寅恪、陈覃恪、陈宝箴、陈封可(陈衡恪子)、陈衡恪、陈隆恪
俞大维,是陈寅恪的表弟;俞的姑姑,就是陈母明诗夫人。 陈寅恪与俞大维,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 二人都好学深思,孜孜不倦,说诗谈词间论经史,每多共识,志趣相投,深为默契。
在德国,傅斯年曾对毛子水说“在柏林有两位中国留学生,是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一是陈寅恪,一是俞大维。”
留学期间,陈寅恪学习并掌握了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陈寅恪国学基础深厚,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学问深不可测,独步成绝学,在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空前绝后。
1904年日本留学时的三兄弟,右衡恪、中寅恪、左隆恪
1925年,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道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在这里,陈寅恪每次讲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对弟子要求极为严格”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即不是。将来我要带徒弟也是如此。“
陈寅恪为王国维所写之碑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以此,在专业性上,陈寅恪乃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在公共性上,陈寅恪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在独立性上,陈寅恪有着桀骜的书生风骨。所以说,陈寅恪不仅是做学问的标准,更是衡量知识分子的一个标杆。
,陈寅恪被称为“中国一位鸿儒通才”。
青年陈寅恪
生活小妙招
- 八宝茶哪个牌子正宗 八宝茶女人喝了有什么好处
- 生抽可以直接吃吗 生抽可以凉拌菜吃吗
- 唐装品牌如何选择 哪些品牌值得
- 如何找到适合的高品质清爽背景图
- 贵妃芒熟了是什么颜色 贵妃芒熟了是什么样
- 有氧运动好吗 有氧运动有哪些
- 吃不完的三明治怎么保存 三明治能保存多久
- MPAcc分数线是多少 如何准备达到分数线要求
- 土豆泥隔夜还能吃吗 隔夜土豆泥的危害
- 台湾姐妹花的独特魅力与成长故事:你了解多少
- 五月份能钓草鱼吗?五月份钓草鱼用什么饵料?
- 雪媚娘的皮要蒸多久 雪媚娘的皮为什么蒸出来很
- 柠檬怎么清洗外皮 柠檬怎么清洗才干净
- 咸鱼干怎么去掉咸味 家常咸鱼干的腌制方法
- 柚子为什么会裂口 3个原因导致
- 1000块钱的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