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诗桃花庵(桃花上上桃花庵,桃花庵下桃

生活百科 2022-08-04 11:41www.17kangjie.cn生活百科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人人争吟桃花诗,伯虎心事几人知。

人说《桃花庵歌》是洒脱,是不羁。而我却分明觉得里面有唐伯虎最深的绝望。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可是,唐伯虎真的看穿了吗,还是仅仅是一种陷入最深绝望后的放弃挣扎?

《桃花庵歌》作于弘治十八年,那一年,唐伯虎35岁,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未来大有可为。但对于唐伯虎而言。这一年,距离科场舞弊案仅仅六年。六年前,唐伯虎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南京解元,一夜之间,仅因为自己狂纵的个性,却被污蔑为人人喊打的舞弊者。不仅被变为浊流小吏,并且不能继续参加科举。如果说一个武将最深的悲哀是一辈子不能再上战场,那么,一个读书人最深的悲哀则莫过于一辈子不能再踏上科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别人有宝剑,我有笔如刀。这是每一年读书人最深的渴望,哪个男儿能够拒绝权力这味毒药?能够拒绝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不能再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就不能再叫一个读书人了。所以,本来有机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唐寅,变成了风流才子唐伯虎,笑中带泪的喊一声“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其实他不是看得穿,而是强迫自己去看穿而不能。

唐伯虎看穿了吗?没有,一辈子他都看不穿,只要有一丝救命稻草,他都想紧紧抓住。

写作《桃花庵歌》后的第九年,正德九年,唐伯虎应宁王聘,当初高歌“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的唐伯虎,想做回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南京解元唐寅。只是当他发现自己的“知音”宁王,想做的是谋朝篡位的杀头勾当。弘治十一年的南京解元唐寅只能装疯作傻,逃回去继续做回了自己的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继续“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唐伯虎真的忘了自己当初挑灯苦读时,心中的野望吗?没有,他一辈子忘不了,虽然忘不了,前路已经无路可走,穷途末路,长歌当哭,这才是最深的绝望。

唐伯虎有一印章,无论是诗、书、画,都爱钤上这枚印。不是大家想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这枚印虽然名气大,唐伯虎用得很少。用得更加频繁的,是一枚“

南京解元

”印。《唐寅书心经一卷》经首是“南京解元”印,藏书《三辰通载》上是“南京解元”印,《唐寅书七言律诗轴》上也是“南京解元”,即使在《王蜀宫妓图》这幅美人图里面,也钤的是“南京解元”印。

相比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个浮夸的称呼,他更希望别人叫他“南京解元唐寅”。他希望后人们记住弘治十一年,记住那一年,他还是南京解元唐寅,而不是如今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的诗很多,我最喜欢的不是《桃花庵歌》这一首广为传唱之曲,而是另一首更冷门的《落花·其二》

落花

春来赫赫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


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自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

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春来赫赫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

,不正是唐伯虎这一生的最好写照么?

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有什么心情无人可说,只能说与雨声听?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想“暂上凌烟阁”、“死当谥文正”,这种话,无人可说,也无人愿意听,徒惹耻笑。秋雨潇潇,正适合听我这个天下第一无能之人的痴心妄想。

我乃南京解元唐寅,不是什么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