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变法(张居正的变法为何能成功?他的变法
大家好,我又来了。这期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明朝的老大哥张居正和他的变法。
张居正的变法能够成功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阻力小。当时的张居正是真正的朝廷老大,太后对他青睐有加,皇帝年幼,张居正大臣的关系又不错,当权者对他的变法强力支持,所以来自朝廷的变法阻力小;
▲明神宗御赐张居正匾额
2. 集体力量大。张居正入朝几十年,手下人才辈出,很多的朝廷官员都是他的人,其他大臣也支持他,所以他的变法可以说是人多力量大;
3. 受人民支持。张居正的变法触动的是地方官员和士绅的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的支持;
4. 循循善诱,徐徐图之。张居正的变法是一项接着一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很好的压下了那些被触动利益的人的怨气。
接下来我们来一项一项的分析他的变法内容来看他是如何成功变法的
是政治上的改革
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夺得首辅之后被严嵩进谗而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斗争,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对朝廷的政治腐败有了直观的认识
而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裕邸期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张居正的这些经历,为他能够顺利的进行政治变法进行了良好铺垫。
于是他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让吏部,兵部把知府以上的文武官员姓名,籍贯,出身,资格书于屏风上,严格考核其政绩,功过。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的缓急,拟定期限办理,设置文薄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若地方行事拖延,则部院纠举,部院注销有误,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升降的依据,通过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效率。
然后是军事上的改革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而张居正对这些都曾提出过良策,但未被首辅采纳。
后来张居正独掌大权后,采取王崇古的建议,改善同蒙古的关系,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命名其城为归化城,并在大同设立茶马互市,与蒙古进行贸易。又调戚继光镇守蓟门,用李成梁镇守辽东。巩固了北方的边防问题,张居正可以把注意力转向转向国内问题。
之后是民生上的改革
张居正刚入朝为官时曾提出许多良策,身微权小,不被采纳,之后他告假三年,在这三年中,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使他发现了新的问题,他在《荆州府题名记》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当他成为内阁首辅,稳定边防之后,,兴修水利,任用治河专家潘季训治理黄河,淮河,并使黄,淮分流,使漕船可达北京,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南北商品经济的交流,清丈土地,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结果比弘治时增加了300多万倾,有利于抑制地主逃税,改变赋税不均状况。这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他之后的税制改革进行了铺垫。
▲大明土地丈量图
就是他富国强兵的根本之策,税制改革
在他游历的三年中,发现了国库亏空的根本问题,士绅制度,当初刚建国时,由于士绅并不多,而且多为功臣之家,于是朱元璋免除了士绅的赋税,可到了明神宗时期,士绅光布天下,拥有着天下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这些土地不交税政府哪来的赋税。 于是他实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力役一概折银征收,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把力役部分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归并和简化了征收项目,统一编派,赋役的征收由过去的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一条鞭法将力役部分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赋役一概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综合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变法的成功与张居正大毅力,大魄力,高超的聪明才智不无关系,也只有张居正才可以将变法执行到底,促使变法的成功。
而说张居正的变法是真正的为大明续了百年的命:
他在政治上实行考成法改革,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见,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之后他在边防上的布置,为大明换来了北方几十年的和平,以及保护了沿海人民免收倭寇的侵扰;而民生上的改革充盈了国库,也使人民可以安安生生的进行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使人民安居乐业自然不会有人想要谋反了;税制上的改革,可以说是调节了士绅制度的弊病,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度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缓解了因为赋税问题而产生的阶级矛盾,甚至实现了白银的货币化。
张居正的改革使弊病的大明有了喘息的机会,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使大明这一摊死水流动了以来,可以说张居正的变法使大明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