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谈到读书,我们可能很容易想到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
关于为什么读书,古今中外的名人给了很多答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读书与写作联系了起来;
李苦禅“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将读书与上进联系了起来;
叶圣陶打了个贴切的比喻“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一个益友”;
毛泽东用了个的类比“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周恩来的读书目标很远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凡此种种,答案很多,概括起来,无外乎培根所说的三方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明确了读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人类不读书,就没有今天的文明;我们不读书,就不能摆脱愚昧,成长壮大起来。
怎么读书呢?
培根告诉我们“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这是具体的读书方法。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是歌德说的读书方法,和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方法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强调读书与思考要相结合。
虽然读书的方法很多,不胜枚举,但西汉刘向强调的“善读”,我认为是最该推崇的读书方法。他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比喻贴切深刻,对于指导我们提高读书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何谓善读?
,善读就是要善于选择
我们知道,药能治病,也能害人。读书也一样,读好书能医愚,读坏书可能引你走入歧途,毁坏美好人生。特别是青少年,读了不健康的书,可能会使三观不正。
有的书,内涵肤浅,错误很多,虽读起来有趣,但浪费时间,诱人浅尝辄止;有的书,语言干瘪,味同嚼蜡,挫伤阅读兴趣。这些书都不提倡阅读。
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目的方向,选择性阅读。初读者可选择语言优美、故事性强的书来,如,著名童话、武侠、故事、传奇小说;有阅读基础者可选择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红与黑》《名人传》《自然史》《昆虫记》《时间简史》《从一到无穷大》等;有古文功底的可选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名著,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及先秦诸子百家著作,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如果是为了研究而读书,不妨将关涉研究范围的著作都找来读读。
读书前应该了解书的大致情况,借助书名、日录、编排体例、前言后记等了解其内容、作者、影响、篇幅的情况,决定是否可读,怎样阅读,这些选择就是善读的具体做法。
善读,尽量选择读名著!名著是富库,读名著就是与圣贤对话,读名著就是在大浪淘沙里采掘金子,读名著就是事半功倍地积累知识财富。
,善读就是要善去糟粕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读书也问理,任何一本书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是名著,也有不足之处,甚至也有糟粕,所以在阅读时要不断提高鉴赏力。关于精华与糟粕,可以从品评文章中去了解,从书友那儿去了解,从老师那儿去了解,尽可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摒弃糟粕,吸收精华。
例如,《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主题鲜明,但人物从出场到退场形象基本上没有变化,这不合符人物成长的基本规律;《三国演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很精彩,人物形象鲜明,但“尊刘贬曹”思想严重,有些故事情节歪曲了史实;《红楼梦》人物形象突出,结构布局巧妙,语言经典,但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致使有些人阅读兴趣不浓。
又如,英国作家肯·福莱特的鸿篇巨制《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写起,写到世界冷战格局形成,场面特别宏大,线索复杂,作品很有深度,作家对人物故事的驾驮能力极强,但作品涉及人物太多太复杂,直接影响着读者阅读,加上作家美化西方社会,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认识偏激,引起中国读者反感,这在阅读时要引起足够重视。
再如,金冲及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是其力作之一,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写到改革开放以后,史料真实可靠,叙述娓娓道来,结论恰如其分,是一部可读性非常强的名著,但作品略感详实还不够,要了解有些历史事件,还需阅读其它相关历史。
,善读就是要善思善用
我们读书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善读就是要善用,善用的前提就要善思。善思,善于捕捉书中的有用信息,走三步路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谓“敌”就是思考出不同于书中的东西,思考出读者的见解,将他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便于以后可用。
善用可以是口头传达出来的,也可以是书写出来的,还可以是潜移默化在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行里的。善用是读书的高级形式,是医愚之后的表现形式。
善读就是善于取舍、善于辨识、善于化用。“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让我们牢记这句名言,从蒙愚中开窍,集聚聪明才智,集聚人类文明的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