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怎么死的(汉王朝缔造者之一的张良最后结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汉朝建立后,“状貌如妇人好女”的张良身体一直柔弱,虽多次献计安定汉初的江山,但多数时间置身于核心权力之外,后来修习辟谷之术,不问政事,得以善终。
1、被封为留侯
汉朝初立时刘邦封赏功臣,但张良从未带兵征战过,没有战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张良张子房的功劳。让他自己从齐国挑3万户作封地。”张良说,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2、妙计安天下
刘邦封了20多大功臣,其他的人没白没黑争功,无法决出高低,没能再封。刘邦在洛阳南宫桥上看见将领常坐在地上议论,就问“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刘邦说“天下安定,为什么要反?”张良说“陛下原是平民,靠这些人取得天下,现在你做天子,封赏的是萧何、曹参这些老朋友,诛杀的是仇人。现在将军们计算功劳,认为土地不够分封的,担心分封不到自己,又怀疑会不会因为过失被杀掉,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
刘邦一听很头疼“那怎么办?”张良说“你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和我有宿怨,我想杀他,他功劳多不忍下手。”张良说“赶紧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会对自己受封坚信不疑。”于是雍齿被封为什方侯,刘邦还摆了酒宴,群臣吃过酒后说“雍齿都能封侯,我们就不担心了。”
3、为西汉选定国都
刘敬对刘邦说“要把关中作为都城。”刘邦对此心有疑虑,很多大臣家乡在关东,劝刘邦定都洛阳。
张良对刘邦说“洛阳虽险固,但山间界域狭小,方圆几百里,土地贫瘠不利农作,还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东有崤山、函谷关,西有陇山、岷山,土地肥沃方圆千里,南有巴蜀,北有放牧的胡苑,三面险阻可固守,只需控制东方一面。诸侯安定的话,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供给京城;诸侯如有变故,顺流而下出击,可运送物资。此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得很对。”刘邦最终定都在关中。
4、保住刘盈太子位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为此开始修习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1年多。这时,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大臣劝阻刘邦不听。吕后为此很惊恐,有人对她说“留侯善谋,皇上也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去见张良“你是皇上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换太子,你怎么高枕无忧?”张良说“当初皇上数次面临危险,采用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因个人偏好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的事,我就是分身成100人也不会劝动他的。”
吕泽执意要张良给个计策。张良最终说“这不是光靠说就能改变的。我知道皇上始终不能招来商山四皓。他们躲藏在山中,不肯做汉朝臣子,皇上敬重这四个人。如果能不惜金银珠宝,让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信,预备好车马,派口才好的人去聘请,他们会来的。来了把他们当贵宾,跟太子上朝,让皇上见到。如此,皇上知道四位贤人在辅佐太子就会改变主意。”
结果正如张良所料,刘邦在一次朝会中看到商山四皓,认为刘盈贤能,所以不再坚持废掉太子。
5、与“黄石”同葬
张良在生命的几年身体更虚弱,称“我愿抛却人世间所有事情,跟随赤松子(修习导引的仙人)去遨游世界。”此后专心修习辟谷之术。后来刘邦去世,吕太后感激张良保住刘盈的太子位,极力劝他进食“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必如此苦行修炼!”张良只好勉强进食。8年后去世,谥号文成侯,其子张不疑承袭他的侯位。
张良当年在下邳桥遇见那个老丈,别后十三年经过济北,见到谷城山下果真有块黄石,把它取回经常祭祀。张良去世时和黄石同葬,后人祭祀张良时也祭祀黄石。
对于张良,司马迁曾有描述我原以为此人高大威猛,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美丽女子。孔子说“我凭长相判断人,看错子羽。”这名话对于留侯也适用。
孔子所说的“子羽”叫澹台灭明,他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此人没多大才能。结果,澹台灭明此后成为著名教育家,跟从他学习的人有300多,才干和品德传遍各国。孔子闻此感慨“我凭长相判断人,看错子羽”。司马迁借用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说张良虽然外表文弱柔顺,但内心坚强,敢于暗杀秦始皇,善于在战争中出谋划策,一如当年的澹台灭明,外表和内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