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位于何地(泉州洛阳桥和洛阳有什么关系

生活百科 2022-08-05 08:04www.17kangjie.cn生活百科

去年年底到泉州专门去了洛阳桥,对其有些了解。

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的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因洛阳江而得名,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历时六年建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蔡襄是一个全才式人物,书法名列“宋四家”,又是宋代知名的水利桥梁专家,为纪念其功绩,现在的洛阳桥东侧立有高大的蔡襄花岗石雕像。

洛阳桥的建造创造性采用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技术——筏形基础,成功地运用了“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法”,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长一千多米、宽五米,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城市标志建筑之一。

洛阳江主干流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朴鼎山南麓,在洛阳桥南注入洛阳江内海,最后注入泉州湾,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

洛阳桥因洛阳江而得名,那么洛阳江因何而得名呢?与古都洛阳又有什么联系呢?

洛阳江的得名据传源于唐宣宗李忱的一次南游。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是唐代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后于846年—859年在位,称唐宣宗。

据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记录,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的唐宣宗)。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宦官有心搭救,便谎称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皇宫。三年后,武宗驾崩,宦官才将光王李忱请出来继皇帝位,称为宣宗。文章虽然写得很隐晦,并没有直接说明宣宗隐匿这三年曾经出家为僧,但当时这种传说确已出现。

唐后五代的《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江南遁入佛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认为,宣宗曾经为僧。在禅宗的名僧希运《黄檗宛陵录》中记载一次公案,说唐宣宗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与唐宣宗说起公案。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

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唐宣宗为僧的传说,主要来源于佛教中人。虽然一些文人士大夫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记载,但也都是从僧人那里道听途说来的,那么,为什么在佛教僧人中会有唐宣宗曾经出家为僧的传说呢?究其原因,是唐武宗时曾对佛教进行过毁灭性的打击,引起佛教僧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武宗怀恨在心,到处散布武宗的坏话。日本当时有一位名叫圆仁的僧人听到这些传言后,还将其记载到《大唐求法巡礼记》这本书中。

宣宗即位后,重振佛教,这些佛教僧人自然是感激不尽,想方设法把唐宣宗拉作自己的靠山,为光大佛教,这些僧人大造舆论,于是就在他们中传出宣宗出家为僧,并一直和禅宗名僧黄檗大师在一起之事。

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关于唐宣宗为僧的记录中说,唐宣宗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有了唐宣宗“大类吾洛阳,故以洛阳名之”之说,这就是洛阳江及洛阳桥名称的由来。

唐宣宗曾为僧人南游泉州并留下“大类洛阳”的故事都是民间记载,并不见于正史。所以,只能是洛阳桥名字来源的一种说法。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古代迁居闽南的河洛人对故土洛阳的怀念所以命名泉州的江为洛阳江。

其实,无论泉州洛阳江的名字是来源于唐宣宗为僧人的传说还是有其他原因,洛阳江确实和洛阳的洛水有几分相似。洛阳虽处北方,但作为古代帝都,风水绝佳,背山面水,而且水系发达,洛阳城南有洛水和伊水。这也就是产生唐宣宗“大类吾洛阳”之说的基础吧。。




河南洛阳的洛水

福建泉州的洛阳桥也是我国古代四大石桥之一,其他三座分别是广东潮州的广济桥(湘子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


这几座古代石桥,都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也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记载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时至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仍值得我们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

相关关键词:洛阳桥位于何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