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慰安妇(关于“慰安妇”,你有什么看法

家电维修 2025-03-13 22:52www.17kangjie.cn家电维修培训

在纪念韦绍兰老人离世之际,让我们回顾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这位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幸存者,如今已离我们而去。她的一生,是对那段残酷历史的见证。

回溯到1944年的冬天,年轻的广西姑娘韦绍兰被日本士兵抓走,在慰安所遭受了长达三个月的非人折磨。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她怀上了孩子,后来逃出生天,产下一子。韦绍兰老人是唯一的公开儿子身世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她的一生都在承受着那段历史的阴影。

她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向日本讨回公道。当她在2010年与儿子一起递交请愿书给日本后,却并未得到日本的道歉和回应。如今,这位坚韧不拔的老人已经离世,她再也无法等到日本的道歉。

回望历史,像韦绍兰这样的遭受身心折磨的中国女性并不在少数。周粉英和周竹林也是其中的一员。她们的经历同样令人心痛。

周粉英在1939年被抓走,成为一名慰安妇。那时她年轻貌美,但美丽却成了她的原罪。那些日子里,她和其他被抓来的女性一起住在一间小旅馆里,那里已被改造成了慰安所。她们经历了无尽的羞辱和痛苦。

同时期,离如皋白蒲镇几百公里的武汉的袁竹林也遭受了相似的命运。作为一位刚刚生产不久的母亲,她在寻找工作时被带到了庙里,那里已经被改造成了慰安所。她和其他女性一起经历了身心的摧残。

这些女性的经历只是冰山一角。那段历史中,无数中国女性遭受了相似的命运。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向那些受害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也应该呼吁日本正视历史,向那些受害者道歉和赔偿。

让我们再次缅怀韦绍兰老人和其他受害者。她们的经历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激励我们珍视和平,反对战争。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张照片最初由日本记者千田夏光发现,经过他不懈的调查,揭开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罪恶面纱。

在侵华期间,日军每占领一地,就会掳掠当地妇女建立慰安所。比如苏州、无锡、杭州等地,都有大量妇女被掳掠至慰安所。据“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苏智良的调查统计,上海各类慰安所至少83处,而被迫成为“慰安妇”的中国妇女数量更是高达至少20万名。

这些妇女,包括教师、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尼姑、修女等各个阶层。她们被绑架、强迫、欺骗,成为日军性暴力的对象。这些妇女在慰安所里的生活,犹如人间地狱,每一天都充满了痛苦和屈辱。

更让人愤恨的是,强征“慰安妇”、经营慰安所的,竟然往往是我们的同胞。比如南京沦陷时,日军特务机关指令当地汉奸迅速招募“花姑娘”建立“皇军慰安所”,地痞流氓乔鸿年粉墨登场,协同日军强征妇女。几乎同一时间,其他地方的汉奸也重复了这样的无耻行径。

特殊年月里,人性的暴露最为彻底。15岁的蔡玉华被中年男子从家中强行拉走,被送到武汉的一家旅馆,遭受日本兵的。在江苏东台三仓河小镇,维持会的代表甚至说“这个镇没有,可以从附近的村庄中找些姑娘”,然后十多名少女被押至日军驻地,设立了慰安所。

周粉英和袁竹林是其中的两位受害者。她们的记忆中,每一天都充满了痛苦和屈辱。周粉英说,她只有尽着鬼子的要求,痛心痛肺地活下去。袁竹林第一天做“慰安妇”的经历亦如噩梦,她遭受了日本兵的蹂躏,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这些受害者的经历是民族的,但更是个体的。每一段苦难与屈辱,都是对人性底线的一次挑战,都是对受害者身心的一次摧残。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些受害者的苦难与屈辱,铭记她们的坚强与勇敢。我们也要反思历史,警醒未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日军军官的暴行如同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笼罩在中国妇女的生命之上。除了强迫提供务,他们甚至在事后与受害的“慰安妇”合影,将她们的痛苦和羞辱永久地记录下来。在这些令人痛心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日军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和对人性的彻底践踏。

周粉英的经历尤为令人唏嘘。她被书记员救出后,曾短暂地逃离了魔窟,与丈夫倪金城团聚。命运对她并不宽容。她的婆婆和邻居的偏见与歧视,让她无法在家中立足。倪金城虽然深爱着她,却无法抵挡时代的压力,最终选择离去,从此杳无音讯。周粉英心中的希望与失望交织,她明白,丈夫是为了给她报仇而去了战场。

袁竹林的遭遇同样令人痛心。她曾遇到过一个日本下级军官西山,尽管西山曾给予她一丝人性的温暖,但她的痛苦经历并未结束。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日军采取了灭绝人性的手段对待“慰安妇”,有的被残忍杀害,有的则被迫走向死亡。袁竹林在战后寻找亲人,却发现社会并不接受她的过去,她甚至被贴上“日本”的标签,遭受歧视和排斥。

这些“慰安妇”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羞辱。她们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尊严,还要面对世俗与政治的双重歧视。活下来的“慰安妇”们,拖着饱受摧残的身躯,在社会中艰难求生。她们的故事令人心痛,令人愤慨。

时光荏苒,当社会开始反思那段历史时,她们已经垂垂老矣。袁竹林在1998年公开讲述她的遭遇,指证日军的暴行。至她2006年逝世,日本始终未曾向她道歉。这些勇敢的妇女们,在数十年的沉默与噩梦后,终于有勇气讲出真相,但她们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应。

面对那段历史,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不忘前人的痛苦与牺牲。我们应该传承历史的教训,珍视和平,共同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也应该尊重那些勇敢的“慰安妇”,她们的付出和牺牲,应该被铭记和尊重。在2007年4月26日的那一天,姜伟勋从报纸上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南京唯一一位公开承认身份的慰安妇受害者雷桂英前辈离世了。他将这个消息读给母亲周粉英听。虽然周母已经失明,但她的内心深受触动,泪水不住地流淌。在那一刻,她决定同意儿子公开她和那段痛苦历史相关的遭遇。这位坚韧的女性,那时已经91岁高龄了。

一年后,周粉英也离世了,结束了她一生中的艰辛旅程。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19年5月5日,又一位坚强的老人韦绍兰离开了我们。如今,公开身份的中国籍慰安妇幸存者已经所剩无几,一段残酷的历史似乎即将被尘封。

每当想到这些,我们不禁要问,日本难道真的在等待着这一天吗?他们是否希望这段历史被遗忘?而我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铭记这段历史?我们不能让历史的记忆消失。我们必须铭记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铭记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以警示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参考文献:

1.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全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

2. 苏智良所著的《日军隶中国“慰安妇”真相》,由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3. 陈丽菲整理的《“我是1号”——周粉英老人二战时期被强迫为“慰安妇 ”的访谈史料整理》,刊登于《史林》的增刊。

4. 经盛鸿等人发表的《南京慰安妇的血泪——对南京侵华日军慰安所的调查报告》,出现在《百年潮》杂志的第5期。

5. 苏智良和陈丽菲共同编著的《“慰安妇”与性暴行》(《日军侵华图志》第19卷),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这些书籍都是关于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途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共同为人类的未来而努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kangjie.cn 长沙家政网【一起康洁家政】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