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跨过这道坎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飞天飘逸的身姿永远指向未知的远方。这些跨越千年的艺术形象,诉说着人类古老的智慧与勇气——生命的活力在于不断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
汉武帝建元二年,张骞肩负重任,手持节杖走出长安,面对的是黄沙漫漫的河西走廊。他曾遭遇匈奴的箭矢、大漠的风沙,但他未曾退缩。十三年后,他携带着葡萄种子和西域地图重返长安,那条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桥梁。这道坎,在坚韧的步履下成为贯通东西的彩虹。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张骞西域之行,实始通西域。每一次勇敢的跨越都是对未知的,对自我认知的深化。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赤壁江畔写下千古绝唱。乌台诗案的枷锁虽让他遍体鳞伤,但正是这道坎,让他精神突围,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的文字超越了个人苦难,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文人的笔锋在跨越困厄时,犹如破土的春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屠呦呦在古老的医书中寻找到青蒿素的秘密。三百八十次的失败如同台阶,最终引领她走向成功。这道横亘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坎,被她的坚持与智慧所跨越。科学的征程上,每一次跨越都是对真理的逼近。
敦煌洞窟里的飞天依旧在飞翔,她们手中的琵琶已经弹奏了无数个世纪。从张骞的丝绸之路到屠呦呦的实验室,从苏轼的赤壁到当代人的征途,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同黄河九曲,每道转弯处都激荡着跨越的浪花与力量。当我们回望那些被跨越的坎,不仅能看到过去的足迹,更能看到未来的方向——因为生命的高度,在于不断跨越与成长。
这些跨越的历史,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每个人心中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的体现。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困境与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勇气与智慧,就能够跨越障碍,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因为生命的真谛,永远在于不断跨越、不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