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屈原逝去后,楚国的百姓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纷纷涌向汨罗江边,怀着沉痛的心情凭吊这位伟大的诗人。渔夫们纷纷划动船只,在滔滔江面上来回打捞屈原的真身,他们的心情无比悲痛。
那时,有人拿出精心准备的饭团和鸡蛋等食品,将它们一个个“扑通、扑通”地丢进江中。这样做是为了让江中的鱼龙虾蟹等生物吃饱,不再去咬食屈原的遗体。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纷纷效仿,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医师则把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他说,这雄黄酒能迷惑江中的蛟龙水兽,防止它们伤害屈原的遗体。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意,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人们担心饭团会被蛟龙吃掉,于是有人想出了一种巧妙的办法:用楝树叶包裹饭团,外面再缠绕上彩色的丝线,这样就发展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粽子。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楚国的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人们都会通过这些传统活动,缅怀屈原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